的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就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做了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 ,西南政法学院1980年印,第254-255页 (2)翁晓斌:《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J],《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的特点,对疏明掌握一较低的标准,有助于诉讼程序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六、结 语 民事诉讼中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的事实不仅包括实体法上事实,也包括程序法上 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页。 [10]胡亚球:《论民事起诉证据》,载《法学》1998年第11期;胡文伟:《浅析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民事诉讼是解决性骚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性骚扰行为的受害人对于自身所遭受的精神和身体损害,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获得救济。 弱,法院应当主动依职权协助收集和调查证据材料,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的不足,确保当事人诉讼地位实质平等,确保案件得到公正解决。(1)人民法院在性骚扰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证负担,达到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基本平衡,以有利于实现诉讼的公平与正义。根据这个基本的原则,结合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考量环境侵权 的形成和发展[M].岩波书店,1968.29.转引自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法学评论,2003,(4).{7}李浩.民事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局部修正,也可以说是举证责任的第二次分配。 (三)举证责任倒置会产生程序和实体双重效果 举证责任的存在使进入诉讼的当事人一开始就面临着三 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 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 王利明 ,杨立新:《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35.html -
了解详情
的局部修正,也可以说是举证责任的第二次分配。 (三)举证责任倒置会产生程序和实体双重效果 举证责任的存在使进入诉讼的当事人一开始就面临着三重压 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王利明,杨立新:《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这一事实可以认定;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的,再转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继续举证。上述各条文中的足以正表达了有关证据材料在法官内心确信上所形成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33页。 ⑶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载法学评论2000第四期第47页。 ⑷卓泽渊 《法律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局部修正,也可以说是举证责任的第二次分配。 (三)举证责任倒置会产生程序和实体双重效果 举证责任的存在使进入诉讼的当事人一开始就面临着三重压 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王利明,杨立新:《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4.html -
了解详情
。 [22] 这里我们使用了“调处”一词,是希望它能涵盖清朝州县民事诉讼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地方官经常从事劝导当事人和解息讼的工作;(2)虽然大多数当事人慑 远较刑法发达,相应地,在诉讼法方面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因袭和附属于民事诉讼程序。参见周:《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从以下两点意义上讲,形式真实的认定是公正的:其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只是个别情况下的补充,只要法院和法官根据诉讼 在诉讼程序中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及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