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方面,较为缺乏对证据进入法庭的法律限制规则,也就是说证据只要可能具有证明力就基本上可以进入法庭。因此,大陆法系很少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原始证据 一种断章取义的简单比附,也就是说,没有看到,同样的或类似的表述,在不同证明标准的制度体系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其三,对于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证人出庭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09.html -
了解详情
采性而专门举行的程序性裁判程序称之为刑事诉讼附带行政诉讼。[⑦]故侦查人员对口供合法性的书面证明、情况说明等,因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不具有预决的法律效力。控方 采纳,依我国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刑事政策,也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而证明标准的确定,应考虑这一程序问题是否影响定罪量刑的正确性,该特点决定了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05.html -
了解详情
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2]主张“只要人民检察院认为案件已达到定罪标准,有定罪的可能,就应当起诉”。[3]还有学者认为,刑事诉讼是一个渐进 出版社1997年版第69页。 [6] 陈卫东、刘计划:《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 [7] 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93.html -
了解详情
如秤(mentalscales),以双方当事人的证据份量14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置于左右的秤盘上,从而来权衡何方具有较大的重量。 认为,在适用“法律真实”标准时,应主要遵循以下规则:其一,适用“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必须坚持“规则法定”原则,即包括证据规则在内的各种程序规则的设置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简要介绍一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负责证据的收集、提供和展示。在行政诉讼 合理怀疑”(英美法系)或者“高度盖然性”(大陆法系),而民事诉讼包括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优势盖然性”(英美法系)或者“高度盖然性”(大陆法系)。即使在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从维护实定法秩序出发,合同法领域的诉讼应当采用“确信真实”的客观的证明标准。实际上,这一点也由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作了政策性考量,或者说 按照债的性质进行分配。对于给付货币的,由债务人对履行地点事实真伪不明承担证明责任,因为合同法规定“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而接受“货币一方”当然是指债权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07.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力从诉讼法和实体法在合同诉讼领域结合的角度展开论述。文中对合同诉讼的证明标准以及法律要件分类说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是如此。换言之,如果合同法明确规定由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对“重大误解”之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那么在“重大误解”之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法院或法官就不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0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理念的重新审视与法学概念的重新界定(一)“客观真实”标准之批判在诉讼证明标准问题上,证明责任的裁判机制能够成为“法律真实论”反驳“客观真实论”的一个 上将二者分开,而不宜笼统称之为“举证责任”。(三)“谁主张谁举证”之批判证明责任不断深入研究(尤其是“规范说”以实体法律规范为出发点,区分主张的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5.html -
了解详情
。“对特殊意愿的追求永远要受制于多重价值间的权衡。”[11]因此,“一切证明手段用尽”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了打破或防止事实真伪不明情形而不顾其它条件和价值 极高而已。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用语上倒是更为贴切,因为“排除合理怀疑”既与“法律真实”的观念相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html -
了解详情
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2]主张“只要人民检察院认为案件已达到定罪标准,有定罪的可能,就应当起诉”。[3]还有学者认为,刑事诉讼是一个渐进过程 ,将心证划分成四个等级,②针对不同的诉讼程序或诉讼行为,采用不同的证明标准。与其相适应,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而言,也往往针对不同性质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