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仅有一种犯罪手段,当然定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定为盗窃罪。理由如下: 一、被告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取得信用卡和密码仅是犯罪的一种手段行为 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客观方面对两罪加以区别。客观方面可以由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成。如果单纯的以行为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94.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此处应当区别财产、财物和财产性利益是不同的概念,一边财产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诈骗罪对象之所以要宽于盗窃罪对象,即盗窃罪对象一般情况下仅限于财物 后未实际使用、消费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其中有价证劵、信用卡就是反映债权的一种介质,体现的是一种财产性利益,刑法保护的不是纸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243.html -
了解详情
才是赖以定性的基本构成行为,故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但行为人的前后两个行为构成牵连关系,如从一重罪处罚,则应仍以盗窃罪论处;同理,如通过诈骗行为取得凭证 该类行为完全有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贷款纠纷或善意透支信用卡。为便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线,故需特别对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60.html -
了解详情
窃取将他人财产非法占为己有,其实质与盗取他人信用卡及密码到银行取钱一样,应定盗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潘某将不在自己掌控下的 )他是不知情的,潘某采取的是秘密窃取的手段。而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是诈骗罪区别于其他侵财型犯罪的主要特征,而且该欺骗方法是针对被害人而言,被害人财物的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968.html -
了解详情
窃取将他人财产非法占为己有,其实质与盗取他人信用卡及密码到银行取钱一样,应定盗窃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潘某将不在自己掌控下的 )他是不知情的,潘某采取的是秘密窃取的手段。而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是诈骗罪区别于其他侵财型犯罪的主要特征,而且该欺骗方法是针对被害人而言,被害人财物的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69.html -
了解详情
窃取将他人财产非法占为己有,其实质与盗取他人信用卡及密码到银行取钱一样,应定盗窃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潘某将不在自己掌控下的 )他是不知情的,潘某采取的是秘密窃取的手段。而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是诈骗罪区别于其他侵财型犯罪的主要特征,而且该欺骗方法是针对被害人而言,被害人财物的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51.html -
了解详情
,将自己的假戒指与售货员的真戒指调包,然后借口款式不如意离去,售货员全然不知。后案发。 案例2、:乙看见丙在自动取款机前持信用卡取款,暗中记下丙的 诈骗的方法实施的盗窃。本人同意第二种意见。 侵犯财产罪中,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区分是一个难点,但二者区别的关键是行为的方式不同,从而也导致被害人处分财产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06.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应当减轻处罚,以被告人许某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三)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起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这 也表示谅解王某。 (二)裁判结果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王某上诉。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72.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恶意透支认定处罚的相关问题,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了界定,以区别于善意透支的行为。 规定了对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进行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诈骗罪行为与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盗窃罪行为应该如何正确区分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这个问题仍然是今后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8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构成重大的法律震慑,但法律却不能滥用罪刑。如果允许那样做,用盗窃罪、抢劫罪等财产性犯罪对诉讼诈骗行为人进行追究同样可以达到保护公私财产的目的。追究 的确存在着很大区别,为此,诉讼诈骗论不得不寻找和挖掘新的理论或理由支持其主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的刑法对诉讼诈骗罪作出明文规定,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3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