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法治社会是以法律为主治的国家、群体、个体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关系状态。宪法作为最高统治者以其特有的威力控制和支配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其他权威必须 。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9.[4][英]K.C.惠尔。现代宪法[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87.[5]转引自陈振明、陈炳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包含这些价值内容。林来梵博士认为,前苏联使用“根本法”而回避采用“宪法”的概念,体现了某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动机,因为“根本法”这一术语更具有技术性 。周恩来在1953年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也说:在(宪法)起草过程当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各个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各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9.html -
了解详情
1期第185页。②RobertL.Lineberry,GovernmentinAmerica,(Boston,Toronto:Little,BrownandCompany,1986),pp94-98.③韩大元:《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④转引自王世杰、钱端升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7.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有三种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有“竭力避免任何意识形态的色彩”,宪法才能获得自主性。因为:(1)意识形态的目标无论是维护现存的制度,或是意图 。(2)构建独立、多元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宪法学是宪法自主性发展的基础。我国传统宪法学多从政治学和法理学(宪法学至今还被当作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html -
了解详情
分立与权力制衡为特征的政制方案。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特别是1791年获得批准的“权利法案”,使这套价值体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制 且有效地运转,而不管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吗?”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追问:难道宪法仅仅在于富国强兵或者国家稳定,而不问国家的目的?不过,1949年后的几部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html -
了解详情
不那么快地成为“历史”的话,其最佳方式就是尽量地远离“历史”。必须写进宪法的,也要减少对其细节的描述,尽量客观、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在 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93年宪法修正案修改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8.html -
了解详情
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1982年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8.html -
了解详情
、农民和知识分子”精神是一致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宪法序言第6段写道,“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实际是 决定和管理全国性的大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权利,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第4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5.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性、纲领性条款是为了弥补具体法律之不足或漏洞的,甚至“在成文法国家,宪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弥补一般法律的漏洞,避免出现法律真空”[11].这意味着, 对立法和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排除违宪的法律、行为。但各宪政国家对宪法效力保障的具体制度、措施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最为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3.html -
了解详情
成分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通过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五四宪法规定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1《人民日报》社论:《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发表于1954年6月16日。2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