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作为判断标准”[7](P15-16)这样考察不当得利的任务就落到了分析取得利益的行为有无基础的法律关系上。以给付不当得利为例,考察正当性与否 [M],法律出版社,1995。[4]沈达明,梁仁洁,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5][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体系[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92.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最后,本文将运用该标准,对几个事例是否为共同危险行为作出认定。二、分析学界各种观点,找出并化解分歧。(一)以上学者在对共同 与判解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249-255。[6]曹险峰等,论共同危险行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39-41。[7]张瑞明,准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5.html -
了解详情
法典的底稿)为样板,虽然具体制度建设方面融入不少中国特色的东西,但是法律行为理论基本上彻底采纳。当时我国民法典的主要起草人基本上都有学习和研究德国民法的经历 钱做什么的动机,一般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无关。通过这些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律行为理论能够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取得与消灭的变化确切的建立在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5.html -
了解详情
对某些新的法律现象如股权和信托财产,不要急于定性,而应具体的分析其内在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反本质主义(anti-essentialistideas)的法学方法 世界的层面表现为法律的逻辑和原则,39所以,分析法学的“法律就是逻辑”和法社会学的“法律就是行为”等关于法律本体论的一元化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5.html -
了解详情
反证检验法,剔除法,代替法以及认定因果关系的综合价值选择等。 [关键词]侵权行为 因果关系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一, 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概述 关系标准提供了不少的参照物。 (三)对因果关系概念的具体分析一般认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7.html -
了解详情
给付呈现出何种样态,与上述问题关系甚巨。我们可作如下分析,给付,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债权行为若以不作为为其给付内容时,不涉及物权变动,自 也是可行的。 抽象原则是在分离原则基础上的逻辑递进,对此,我们可以从物权行为理论渊源上来加以理解。[30] “‘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最初是从19世纪普通法法学发展而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84.html -
了解详情
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一种力量,这是基于人类交往的需要和人与人关系处理对待上的正当性和复杂性而产生的“。[13](p140)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更多 。中国民法典编纂欲保持生命力,真正成为学者们所期望的21世纪的伟大法典,价值分析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2.克服成文法之局限,增强民法典的“普适性”: 大陆法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81.html -
了解详情
,诸如:行政契约、裁量基准、行政指导、行政计划、行政调查等。没有这些行为与制度的分析,就不能全面论及现代的行政现象。其二,公私法二元论只着眼于 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地位,具体体现为是否具有管辖事务的明确性、行为的自主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以及国家监督的法制性。这种不同行政主体的出现无疑丰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8.html -
了解详情
规章中膨胀性的行政权力配置悄然地“蚕食”着民事权利。因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定者将哪些行为和主体视为调控目标和约束范围必须具有合理的限度。应该看到,规章立法活动不仅仅 规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须通过规章规制的效果大小来分析。规章的规制效果,是指规章所约束的行为有多大部分是只能由规章加以说明的,规章效果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14.html -
了解详情
放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加以探讨应该是合理的。本文侧重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要素对犯罪行为加以分析研究,以图取得对犯罪原因的新的认识。 一、犯罪行为的 取得胜利,因此他积极获得犯罪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犯罪价值判断来决定是否进行犯罪行为。这里着重阐述冲突环境、行为人的优势选择以及犯罪价值判断三个问题。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