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害怕受到刑法处罚。 a.因为担心当场被发现(抓捕)的而停止的,属于犯罪未遂。 b.担心当场被发现,但仅仅是名誉受损,而不可能当场被抓获,停止 被司法机关抓获,应当认为,法律处罚是立即起作用的,这种情形下,停止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如果是害怕日后受法律处罚,由于法律处罚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318.html -
了解详情
四种情形是行为犯,即只要实施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3. 销售金额 在最高司法机关对此尚无明确解释之前,学者们对销售金额的理解 齐备的标志[12 ] 。因此,本罪不存在未遂形态,更不存在实行阶段的中止;而可罚的犯罪预备,则完全可以适用97 年刑法第13 条中关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3.html -
了解详情
停止实施强奸行为,转而实行它犯。 [分歧] 审理中,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对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存有异议。 [评析] 本案中,笔者认为,张某的强奸行为属于未遂犯还是中止犯,应该综合本案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人身权和财产权),但是毕竟我国刑法将其归属为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必然考虑其既遂状态是否劫取了财产,也就是说,以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 意思,因而不是强奸意思的继续。可见,被告人的基于主观意思而停止强奸行为是犯罪中止。 综上所述,这起抢劫强奸案件中,被告人李某构成抢劫罪(既遂)、强奸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7.html -
了解详情
,如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对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等。由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使犯罪呈未完成状态的系中止。行为人自己意志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继续犯罪。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支配,而且是彻底的、无条件的;(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35.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的意图,紧接着对孙某实施了抢劫。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之所以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主要原因就是 ,主观恶性大为减小。但从本案看,三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根本没有减小。如果按犯罪中止,与刑法“罪罚相当”的根本原则不符。总之,三被告人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45.html -
了解详情
完成即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完备,是指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不是指未给犯罪对象造成任何伤害结果。司法实践中存在错误理解和认定故意杀人罪既遂未遂的情况,这 ,犯罪既遂后不可能再出现未完成形态。近年来,有人提出危险犯在犯罪既遂后仍然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主张。所举的例子是,在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6.html -
了解详情
人合谋将金融机构作为抢劫对象,其行为已构成抢劫金融机构的中止犯,与其他两次抢劫犯罪一起,成立多次抢劫。只不过对某甲第二次抢劫信用社的中止 】 [1]何秉松.刑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2]张小虎.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鸥.试论多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2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和地区刑法还是尽可能采用了人道主义的非刑罚化处理方式[1]。我国法律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了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司法 的考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考察了悔罪表现、自首、立功、中止这些主观方面,没有着重考察犯罪者的客观背景方面,如家庭环境,社会交往,心理倾向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同时,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Tatbestand提出了错误批判,使本为犯罪成立条件之一的、事实性的Tatbestand概念经由辩证唯物主义的洗礼而发展成为所谓的主客观 了对乙的杀人行为,其前一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但甲实施了其他较之杀人罪为轻的犯罪,即在故意伤害意图的支配下以断指为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