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公民而言,相信这会让人感觉惴惴不安,法院作为司法程序最终的把关,能否心安理得的将这种对公民个体而言可怕的结果看成“古今中外慨莫能外”的逻辑呢? 媒体 警方进行反复审理,死缓的判决,不过是在没有充足证据的前提下,刀下留头的胡乱判决罢了;事件真相大白后,公众都在质疑,既然法院当年都能够如此自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338.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不批捕、不起诉、不定罪、不判实刑或少判刑。在这种片面认识下,本应受到刑事处分的犯罪未成年人被不捕、不诉或者 种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人们对人身危险性能否被准确评估一直颇有争议。 尽管如此,人们对人身危险性评估方法的探索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并在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定量代替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559.html -
了解详情
。 一、刑事被害人的范围界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之一,但对被害人概念本身并没有从立法上定义。只有界定被害人的范围,关系被害人各项诉讼权利的法律规范才会 收集证据,又将是集控审职能于一身。在证据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下,被害人的诉讼请求就得不到法律的应有支持。所以,被害人补充行使公诉案件的直接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0.html -
了解详情
的由刑侦部门全权承担全部破案责任和侦审一体化等改革设计理想模式,在一些地方却没有配套运行,使刑侦工作实则较改革前有所弱化。尤其是覆盖社会面的责任区 ,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或利用科技手段掩饰案情后果,凭借隐匿方法毁灭罪案证据,以对抗警方的发现、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由此也萌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01.html -
了解详情
多少年有期徒刑,自己的自首情节、立功情节、退回贪污款或者贿赂的情节能否成立,以及成立后对定罪量刑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可能很难准确地知道。 假设四也 人和保护社会是必要的。 从现实经验来看,并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对待犯罪人的改造措施在刑罚执行过程中产生作用。并没有数据可以证明,治疗计划中的犯罪人再次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68.html -
了解详情
过度行为的认定和处罚问题。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教唆的罪定罪处罚。因此,教唆犯对被教唆的实行犯的实行过度行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教唆犯 丙,乙却失手将丙打死。这种情况下,乙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争议,但教唆犯甲是否应对丙的死亡结果承担责任在理论上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505.html -
了解详情
现阶段没有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关于保护死刑犯权利的保障措施》(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1984 年5 月25 日第1984 /50 号决议)第1 条规定: 在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 只有最严重的罪行可判处死刑, 应理解为死刑的范围只限于对蓄意而结果为害命或其他极端严重后果的罪行。有学者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6.html -
了解详情
过度行为的认定和处罚问题。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教唆的罪定罪处罚。因此,教唆犯对被教唆的实行犯的实行过度行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教唆犯 丙,乙却失手将丙打死。这种情况下,乙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争议,但教唆犯甲是否应对丙的死亡结果承担责任在理论上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8.html -
了解详情
部刑法典 即 1979年刑法典,从而结束了新中国建国30年仍然没有刑法典而主要凭刑事政策、司法解释及几部单行刑法定罪量刑的局面,初步开创了刑事法制的新局面。应当 程序制度和证据制度向英美法靠拢时的刑法法律渊源的多样化问题:在一个已经如此深地依赖于法典的国家刑事判例有其存在的空间吗?围绕判例能否具有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6.html -
了解详情
以赦免制度弥补法律不足之情形,实际均可在合理情况下,以现行刑法典所规定的减刑、假释、缓刑等方式加以处理,而根本没有必要经复杂的程序争取同等效力的赦免 因素的存在均可以造成错误判决,从而给被告人之合法权益造成极大侵害。举凡不利之时间证据、出人意料的巧合、影响审判的舆论意见、因受胁迫而作的自白、过分忙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