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分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8页。)犯罪命名的动态过程,起始于为刑法禁止的事实行为的发生。但作为犯罪生成之事实基础的危害行为 :村委会调解刑案(《人民法院报》1996年10月17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持达成的私了人命协议(199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卫生局长为咬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07.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行为人只有实施某种特定目的才能成立的犯罪。而这其中的目的,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的态度,简言之,目的是对危害结果 客观状况,导致行为人实施该种行为的经过等进行推断,是可以判断出犯罪的有无以及其种类的。(48)但问题是,在如何根据上述分析判断违法性这一点上,在极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127.html -
了解详情
{6}。对法律义务标准说,也是有可以商讨之处。例如,研究危害行为,共通的说法是认为,对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研究是与主观犯罪的心理活动相分离的,即便是 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页注释。 [2]可以参考不同学者对犯罪未遂着手实行具体分析的事实把握,如张明楷教授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29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6]。对法律义务标准说,也是有可以商讨之处。例如,研究危害行为,共通的说法是认为,对客观方面危害行为的研究是与主观犯罪的心理活动相分离的,即便是 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页注释。 ⑵可以参考不同学者对犯罪未遂着手实行具体分析的事实把握,如张明楷教授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39.html -
了解详情
在投机博采的侥幸心理支配下,权衡利弊得失作出的理性的决策。而这种经济上的分析和估算都大围绕经济犯罪的罪量来实施的。同时,要有效地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 范围进一步扩大,将一切犯罪构成中的定量因素都看作是客观的超过要素,显然也是不正确的。罪量要素是反映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和客观危害行为的量的一面,并不是单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与一般性不作为界限难以区分。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主张刑法上不作为应这样界定: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危害 行政的后果,因此可以说并非一切违反作为的法律义务都能构成不作为犯罪。作为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不作为应该从刑事法律意义上进行判断,否则无异于混淆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害行为为规制对象。只是不同的国家因民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对同一事物采取的分析判断方法有所不同。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采取的是一种平面直观的视角 危害行为过失与中国大陆传统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主观方面的犯罪故意、犯罪过失不同。前者仅指危害行为的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的客观事实要素的认识,因而对其所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时,首先会扪心自问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控制方法。{8}单位危害行为的犯罪化,正是立法者在深刻认识其危害性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抉择。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当时 {15}这虽然是论者对刑法修订前单位犯罪惩处情况的分析,但或多或少也反映了目前单位犯罪的处理状况。另一方面,提起公诉的单位犯罪危害严重,但对认定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人罪过有据可证则无需通过危害行为进行细节分析推导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只有在犯罪行为人的罪过无法判定而事实上又存在危害行为的罪过时才可以从 出版社2003(8):17-18 [12][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40. [13]周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3.html -
了解详情
最后一个收款台。凭生活经验,指导这两个行为的心态一般是(甚至可以说只能是)出于占有之目的。这就是通过现象(观察行为)推论本质(分析心理)。但是,由于这种推定还不 刑法就增加了这样的罪名100余种。[10]随着新罪的增加,犯罪客体便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以满足对这些危害行为的社会控制。 犯罪的范围是由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