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罚金刑。[65]考察这些立法例,其认定犯罪行为的无价值,着眼点都在于公然,即是否公开地实施猥亵行为,而实施行为的人数则在所不论;而按照大多数学者对 警方不仅没有为受害人提供保护,还将其刑事拘留,这种对聚众淫乱罪的理解,显然有悖于宪法的精神。 【作者简介】 张翔,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70.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作了论证,指出: 法益不能够理解为可感知的对象,而是社会秩序的精神价值。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现存的安全、福利和尊严均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符合构成要件 那段语录以后,作出了以下解读: 在上面引证的马克思的那段话中,明明讲的是犯罪行为的实质,而不是讲的盗窃(林木)罪的构成,如果把马克思的话理解为犯罪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7.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并不再对责任能力问题专门考虑并予以证明。 近代以降,虽然人们认识到责任能力对人的精神状态及行为性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在刑法中提出和考虑人的一般性责任能力 年第6期。 ⑻我国学者对德日体系所谓整体化分析的误解,应该是源于德日学说本身。耶赛克称:将犯罪行为的特征归类到一个体系之后,出现了古典的,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9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二者的辩证统一来衡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大小,从而确定刑罚的轻重。一句话: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的应受谴责性相均衡,而行为的应受谴责性是主客观的统一。 ,谈不上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行为人因而无权在此暂停虐待期正当防卫。 上述第三说即精神病人说,比之于第一说不仅更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具有可行性。除非绝大多数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43.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以国家治理需要为准则,因此,范围与种类是与刑法大有出入的。比如,我国刑法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作了明确规定,从而将 对象,通过对破坏国家治理秩序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国家行为进行分析,寻求合法国家行为的途径和方法,以维护合法国家行为的合法方式、内容、程序,这就产生了对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遵守法律,但是自然秩序要求人们服从人性。通常情况下,法律要求人民能够克服实施犯罪行为的欲望。但是在受到杀害或者重伤威胁情况下,法律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 认为,这两个观点都值得推敲。 关于被迫行为,我国刑法没有颠倒定罪问题与量刑问题。细心分析国外有关被迫行为的规定,不难发现,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1.html -
了解详情
从我国现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规定分析 1、从法律层面主要有。1997年的《刑事诉讼法》第77 条第1 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 扩大到物质性人格权。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价值得一提是,后两个司法解释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822.html -
了解详情
发挥着重要的刑事政策功能,其中之一就是限制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适用范围并体现出严打的精神。在第一类案件中,许多被告人都辩称是非法持有毒品而非运输毒品,但法院 在判处重刑时,忽略了对初犯进行改造及再社会化的必要性的考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适用重刑时法院重视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但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75.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的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自松赞干布时期依照佛教十善法的精神制定的吐蕃王朝的基本法律《法律二十条》确立刑事和解以来,这一刑事冲突解决机制就 27次会议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厉打击赔命价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定》;等等。 [9]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1)依据和解赔偿习惯法而进行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2.html -
了解详情
者使用威胁手段,使得被胁迫者处于精神恐惧中,从而不敢反抗,不得不根据胁迫者的意志实施某种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迫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也产生了变化,不仅 支配、意思支配和功能性支配三种情况。[56]据此,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通过行为的支配从而支配整个犯罪事实,因而是直接正犯;间接正犯通过意思支配进而支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