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等裁定提出抗诉、后一重限制实际上意味着只有当错误裁判被纳入审判监督程序的范围且可以适用这一程序再审的,检察机关才能够提出抗诉。其中依特别 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无权审理上级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民事案件。而且司法实践中,接受抗诉的法院大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将检察机关置于一般诉讼参与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符合我国民诉法中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的。根据我国现行民诉法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应当是事后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抗诉 作出的裁判,依法也不属于检察院抗诉的范围。执行程序是为强制实现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设立的程序,因此,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 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后,由于特殊的原因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或由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因人民检察院抗诉而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其理由是针对原裁判驳回申请执行人 不中止原生效裁判对审判监督程序未涉及部分的执行。 二、迟延履行利息的起、止算点的确定 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人民法院应自生效法律文书指定履行给付金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96.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 21、【宣判】 适用小额诉讼审理民事案件,一般应当庭宣判、当庭送达法律文书,但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当庭宣判的除外。确实特殊情况不能当庭送达法律文书 的小额诉讼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要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858.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抗诉范围的问题 抗诉是目前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唯一形式,然而立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是被规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因此对其适用范围就导向了限缩性 法院错误的生效裁判不可能由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而被纳入审判监督程序的轨道加以纠正,而惟由检察机关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方能达其目的。这主要有三种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35.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申请,更好地保障申请人的申请再审权,有必要对申请人的申请再审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引导。最高人民法院原有的司法解释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司法解释对此都作 申诉的事实与理由;(2)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3)以有新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80.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体系中,公正居于核心的地位。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77条具体规定了人民法院内部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权利划分,第179条至182条具体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 人民检察院对于各级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在一定条件下,皆有权提出抗诉。裁判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提起申诉的时限的裁判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61.html -
了解详情
一、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与民事再审程序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民事诉讼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 撤诉六种,结案文书有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三种。 四、立案庭与审判监督庭的分工 由于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立审分立的贯彻落实,审判监督程序立审分立也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9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监督制度不断地提升层次、不断地扩展领域的过程。众所周知,目前的检察抗诉制度是规定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而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生效裁判进行纠错; 通过十余个司法解释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加以限制,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凡是不能通过抗诉引起再审程序的判决或裁定以及其他司法文书,均不属于可监督范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作则相对较为简单,其中不得上诉的裁定尤甚。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再审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对已生效案件决定再审时使用的文书,同样不得上诉。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 当事人中止原生效裁判执行、启动再审的理由。这是因为: 1.体现审判监督程序的透明度,将再审的启动置于公开监督之下。民事诉讼应当依法公开进行,我国加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