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的续审主义观点。第二审不再对第一审全部的内容重新进行审理,而是以一审为前提对当事人不满意一审的部分继续进行审理。这种转变就使得上诉不加重原则的 成为了现代法制条件下民事诉讼二审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上诉不加重原则的法律依据 上诉不加重原则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中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其实,作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1.html -
了解详情
失权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举证时限。即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二是法律后果一一证据失权。 审理时直至判决作出前提交的证据称为新的证据。再审程序中,将终审判决之后找到、发现或者形成的证据称为新的证据。民事诉讼法中的新的证据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25.html -
了解详情
受其熏陶,而反映到人脑中去的一种意识或精神。民法理念是民法意识的升华和系统化;是民法精神的伸展和扩大化;是民法原则的结晶和抽象化。笔者认为,现代 以诉讼法的公法性为由,将与公益无直接关系的诉讼契约视为诉讼不容许的行为而加以排斥。[14]比如,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协议管辖、委托执行、破产和解、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有力手段,又是人民法院审查核实、判断和筛选证据的重要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一切证据都必须经过向法庭出示和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才能作为 解答、证明、辩驳等质证活动。质证应围绕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对与此无关的质证,法庭应当予以制止。 4.每质证完毕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但却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表现为法院审理民事纠纷的范围由当事人确定,法院无权变更、撤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案件在审理中,法院也只能按照当事人 ,也可以起诉后申请撤诉。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1)、当事人的起诉引起第一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599.html -
了解详情
采用的是第一种理解。但是,调解协议的正当性并非来源于它符合法律中的某项具体规定,而是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对协议内容的同意。[3]调解协议就其本质来说,是 内对其权利进行处分,因此,和解完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必须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当事人经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法院不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7.html -
了解详情
。但该制度达到兴盛并经过充分论证,被运用在日本民事诉讼法中。 一、释明权的内涵和内容 (一)释明权的内涵 释明权又称为阐明权,是指在民事诉讼 举证的释明,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告知举证责任的一般分配规则、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人民法院依据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通过确定举证责任的规则,以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5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范围。因此,对于可支持各种法律关系主张的证据,律师必须在一审中即完成搜集任务。其三,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模糊性。立法上并没有对一事不再理 。 [19]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20]根据作者对福建部分法院的调研,发现并不能确定实务中采行的是旧诉讼标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2.html -
了解详情
的命令。然而,信用证的独立抽象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的相悖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法院禁令的采用,有关立法也往往语焉不详,尤其在我国,从体系到内容都存在不少模糊 申请步骤、证据要求等都十分具体明确,而大陆法系国家则大多沿用其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司法保全的程序,并且多为财产保全程序。 至于我国,到目前尚没有关于信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9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的自认是对具体事实的承认,是当事人陈述的内容之一,也就是指后陈述的一方所作的与先前一方当事人的陈述相同内容的陈述部分,自认通常是在对方当事人 完善我国自认规则的原则 在我国,有关自认证据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自认证据制度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尚属空白,立法明显滞后于司法实践。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