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在国际公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已被相当多的国家确立为一项宪法性原则,并逐步演变成为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石。我国现行 ,但如果控诉人的指控没有确凿充分的证据,对其无罪的假定即应转为判决的依据。 2、无罪推定原则的社会价值 第一,刑诉制度的民主程度虽然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33.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在各种方案中力图建立资料排他性原则。 所谓资料排他性原则是指作出不利益处分只能依据听证程序之中出现的事实和证据作出决定。第一次研究会案的解说( 以上部分的内容是对日本1993年11月颁布的《行政程序法》有关意见陈述程序制度基本框架和内容的概括。作为亚洲地区第一部行政程序法典,日本《行政程序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2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已被刑事诉讼立法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证人出庭作证应是证人作证的基本形式,证人不出庭而仅在庭上宣读其证言只是例外规定。 。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系国家,大部分都规定了证人作证前的宣誓制度。《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603条规定在作证之前,应当要求证人以宣誓或者郑重陈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55.html -
了解详情
假定行政机构是客观中立的。尽管如此,这种假定并不是绝对正确,而是可以受到事实证据之反驳。在1948年的案例中, [9] 联邦贸易委员会向国会报告水泥工业的多重 不应被允许审理起诉,否则就显然违反了无人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项法治基本原则。因此,为了保证行政效率和灵活性,尽管机构整体无须遵从严格的权力分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前面的证明原理分析,西方国家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允许根据对社会习惯和个人习惯的认识而进行情理推断,品格证据或品格 要求以事实为根据,即按疑罪从无的原则进行处理。 [11]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4.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的分权与制约精神方面,陪审制要优于参审制。 (二)陪审制度的建立对贯彻审判基本原则的作用 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可以推进有关诉讼规则的确立。从历史上看 尝试并逐步推行,逐步完善,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陪审制度。与此同时,律师制度、证据制度、审判模式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陪审制审判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80.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与证据制度本身的重要地位极不协调,也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应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主要内容规定于刑事诉讼法典之中,同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 ,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开始由“发现事实真相”向“以正当程序为中心”转换,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效力问题的态度亦随之发生改变,日本最高法院指出:“查明事实真相也必须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4.html -
了解详情
,是因为不同性质的诉讼中,诉讼主体的地位造成的,并非是否定证据全部开示的基本原则。 三是对等开示原则。 要贯彻对等性原则,增加由辩护方向控方开示证据的规定 第二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22、沈德咏主编:《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版。 23、彭勃著:《日本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html -
了解详情
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正如英国19世纪最著名的证据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所指出的:“以前用超自然力量或其他‘机械形式 必须与案件争议问题具有关联性以及如果没有该证据就会败诉的一方应该承担举证责任等证据法基本原则,是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不可缺少的,至少在理论上如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1.html -
了解详情
的修改,对有关完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研究。”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合议、回避等基本制度,都设置有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 的理由,牵强附会地将与民事诉讼毫不相干的“人民调解”问题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予以规定,以至蛇足顿生;又如,没有根据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