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最低限度的正义标准截然相抵,故可能遭遇私力救济的抵抗。38如当事人举证不能、运用诉讼技巧令他方失利、超过诉讼时效39等情形下,法院依形式规则裁判案件很可能 》,《法律科学》,2002年第3期,第15-22页;翁晓斌:《论民事审判的正当性》,《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第73-77页。 [5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14.html -
了解详情
司教授精辟地指出: 如果说传统民事诉讼的争执焦点是当事人之间的个别权利义务,完全属于私益的话,那么,现代型诉讼中的争点则表现在社会化方面。[10 出庭作证。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79条规定,证人作证费用要由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预先支付,因此投资人提起证券赔偿诉讼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根据《投资人示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立法将实体法上的法律关系或权利义务作为民事诉讼的标的。一般认为,所谓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请求法院裁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很多学者认为 》第75条第4款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重新确认这一规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8.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关系、生活关系中探求当事人纠纷发生的原因。为妥当地解决纠纷,法院必须依职权调查证据,当事人提供证据则表现为民事诉讼的从属地位,学者形象地称之为当事人 的重要体现之一,但西方国家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一般都赋予当事人较为充分的证据收集方法,如文书提出命令、书面咨询等,并同时设置了若干避免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不公正的问题,从而使既判力获得了正当化的根据和基础。[11] 然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的力度严重不足,表现在立法和实践中的诸多方面,例如 论既判力的本质》,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李龙:《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0.html -
了解详情
谁举证衔接起来,进而与诉辩双方举证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即证明标准结合起来,由法官对双方的证明标准进行审查进而作出裁判,整个证明论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接受的定义。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8.html -
了解详情
就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这一特征和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是有较大的不同的。对于原告的主张,原告必须承担举证的责任,对被告亦如此。而在行政诉讼中,则 超时效起诉的处理,不尽一致。民事诉讼中,超过诉讼时效的起诉是成立的,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诉讼时效因权利主体主张权利而发生中断。行政诉讼法并没有作诉讼时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830.html -
了解详情
,该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若该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无关,不被采纳,该费用由举证的当事人负担;若证人出庭不作证或作虚假证明,该费用除由本人自行负担外,还根据 的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我国民事诉讼中欠缺对证人作证的制裁。证人出庭作证时首先考虑的可能既不是国家的利益,也不是当事人的利益,而是其个人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1.html -
了解详情
权自治的成分。诸如民事诉讼的审理必须限制在当事人诉讼请求范围之内,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诉讼权利,举证责任由当事人自己承担的原则等等。仲裁与民事诉讼 4期 [3]朱克鹏:《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院干预》,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 参考书目: 1.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45.html -
了解详情
文献: 1.毕玉谦.审前程序建构之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彭贵才.试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构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桂明.审前准备程序设计中的几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