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即可以提起诉讼的期限。基于上述理解,不少人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称之为行政诉讼时效或起诉时效,将其等同于民事诉讼时效,甚至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来审查判断行政诉讼的 法律秩序的稳定。 3.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439.html -
了解详情
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 知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权和复议机关之日起60日内,确定梅某何时知道或应当知道本案所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复议权和复议机关就成为认定复议机关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82.html -
了解详情
罪,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明知可以理解为,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行为对象具有涉赃性, 但仍然掩饰、隐瞒。其中应当知道, 应立足于主客观统一的判断标准加以认定 自己是在取得犯罪所得或是犯罪所得收益, 就不能认定为是善意取得财产, 而应当以本罪论处。 (二) 本罪定罪处罚的标准 关于本罪定罪处罚的标准, 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17.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层出不穷,一方面国家关于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相关规定呈现出不够完善或相对滞后的状况,致使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及企业破产等改制中的劳动争议纠纷的有效 仲裁申诉时效和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在时效的开始上相同,即都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9]对于争议发生之日作何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诉讼时效在当前理应适用《民法通则》所规定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也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在审理中法院也无需再去审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是否超过60日的仲裁申诉时效以及有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仅需审查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点以及诉讼时效在出现了法定中断事由而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09.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所以,用人单位对职工进行劳动行政管理所发生的争议,也是劳动权利义务争议,应当纳入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给予开除、除名、辞退和解除劳动合同所 。二是仲裁申请时效最长由六个月补充完善为60日。本来争议发生之日不等同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因为争议的发生需要以当事人一方知道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5.html -
了解详情
之日为依据,这符合劳动法律关系的特殊属性与处理劳动争议基本原则的。 我们知道劳动法律关系并不完全等同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存在着劳动者对用人 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在程序上所作的设定。再次,将劳动争议发生日界定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侵害日,也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这样也便于当事人对我国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3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开始。因此,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不应从侵权行为终结之日起计算。 由于这个解释是 〉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1992]22号)第一百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据上述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71.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因素。医师若能预见患者有意思决定表示重视该医疗信息,且该信息为医师所知道或应当知道时,医师对此类具有说明义务。四是合理医师说。该学说表明医师在自己基于具体医疗情况做出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对认为应当加以说明的情况做出说明。[5] 上述观点无不从医患法律关系主体角度出发,作为平等主体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76.html -
了解详情
前者着眼于主观认识意义上的法律权利是否受到伤害,后者着眼于客观存在意义上的财产或身体健康是否受到伤害。其次,二十年对于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求偿来说,第一, 问题尚不能进入司法程序。将来有朝一日这方面的立法完善起来后,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环境破坏损害并致害人时起计算的规定,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