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提出反对时才适用规则。[13]美国民事诉讼的许多具体制度都建立在对抗制基础上,力求给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的、充分的攻击防御方法和手段。例如,反诉 运作环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9页。[59]武生:《论民事简易程序的重构》,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1期。[60]见FRCP第2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绝不会单独存在并发挥作用。就民事诉讼法制度体系内部来说,如果确立证据交换制度,则势必会确立举证时效制度、审前准备程序等,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色彩会逐步增强而职权主义 绿铉教授的译本,也适当参考了其他译本。 8、参见韩珺:《试论建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第5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简称《解释》)第89条的规定实质上只是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间,而不需考虑当事人不选择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因。也就是说当事人有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起 允许。同时,被告人长期潜逃无法启动刑事诉讼,以及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上有重大不同,基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应建立一定范围内赋予被害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6.html -
了解详情
第113条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然而,随着法院职权的弱化与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调,加之诉讼效率的需要,被告不按时提出答辩状使原告不 失权的必要性。我国民事诉讼的传统与英美法不同,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阶段一般都不会放任不问,相反,经常倾向于召集双方当事人来尝试调解或就程序事项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等都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 盖然性占优势标准,英美法系称之为或然性权衡,它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需把其主张之事实证明至存在比不存在更为可能的 没有英美法系发达的证据规则及以当事人为主的诉讼制度设计,也没有程序绝对优先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不应当选择盖然性占优势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关系、生活关系中探求当事人纠纷发生的原因。为妥当地解决纠纷,法院必须依职权调查证据,当事人提供证据则表现为民事诉讼的从属地位,学者形象地称之为当事人 的重要体现之一,但西方国家在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一般都赋予当事人较为充分的证据收集方法,如文书提出命令、书面咨询等,并同时设置了若干避免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在这类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中,立法者出于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需要 承受,如果允许法官对举证责任倒置进行自由裁量,无疑允许法官未经审判就决定当事人一方胜诉或败诉。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西方国家关于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模式大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63.html -
了解详情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集证据的权利,但是由于当事人证据意识较弱,当事人合法举证的方式不够完善,导致当事人举证能力不足。为了 2、遵循利益衡量规则是发现真实、维护实体公正的要求。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民事诉讼的首要目的,发现真实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大陆法系很重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等保护 奚玮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平等就不可能体现公正。基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所决定,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在程序构造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为了保持诉讼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将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限制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以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相反,如果对此不加任何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4.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不公正的问题,从而使既判力获得了正当化的根据和基础。[11]然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的力度严重不足,表现在立法和实践中的诸多方面,例如 《论既判力的本质》,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李龙:《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