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到结束,均由法官主持和控制,且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所行使的职权行为。在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制度中,调解程序结案同样不例外,它 院长肖扬》,载中国法院网,2004-03-11。 9、佚名《论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离》载//lunwen.lawtime.cn,2006-10-26。 10、佚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则取得诉讼当事人的资格。(注:江伟、王强义:《论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民事主体的分离》,载《法律学习与研究》,88.2,第17—18页。)2.集团成员利益 于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3)德国的团体诉讼,纵使有举证责任转换,民间团体也无法完成证据资料的搜集,往往需要借助行政力量;(注:参见(台湾省)高金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解读。 【关键词】举证责任 分配 民事诉讼的出现,举证责任也就伴随着出现。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准确运用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原则,对 责任又称为客观证明责任,是在原定裁判规则中,事实真伪不明时,举证责任当事人承担败诉风险。行为责任又称为主观责任,行为责任是当事人为避免承担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76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由此可见,诚实信用原则仅适用于人民法院,而且仅适用于人民法院 制约性原则,其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以维护民事诉讼的正常秩序。然而,如果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仅仅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成为适格当事人进行公益诉讼。 (四)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建构的科学化 举证责任,被人们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而 ,不断积累经验,对法律援助工作者定期进行审批和考核,努力提高法律援助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法律服务工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套翻版,以至于最终能否实现司法公正都是值得怀疑的。[7] 三、新的证据的抗辩及其费用负担 当事人对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为体现此原则,在法律规定一方 在7至10个工作日内为宜,具体由法官自由裁量后予以确定。而对于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优点。 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根源于被告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所以才有可能在同一诉讼中同时解决两个责任,这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从而也 国家基于公权而发动,由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具有强制性和地位的非平等性。民事诉讼的启动是由公民个人启动,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5.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请求独立的、合格的、不偏不倚的法院公正审判的权利。参见刘敏:《论裁判请求权: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中国法学》2002年 正当性或正统性。[4](P10)现代民事诉讼的正当性不仅仅局限在法官依据法律进行裁判上面,而且表现在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程序保障上面,即听审请求权保障上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失权来达到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实质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单一的法律后果导致逾期举证行为非有效即无效,没有给当事人的救济留有空间。笔者 教授。任玲,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 【注释】 [1][美]马丽肯凯恩.民事程序法:影印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56. [2][6][德]奥特马尧厄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6.html -
了解详情
等问题而涉及到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文章中,对此问题的诠解也大抵皆为歌功颂德式的正面铺陈而少有理智批判的佳论。因而,在我们 直接利害关系人各执一端而形成攻守关系,乃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民事诉讼的基本运作模式。在此架构之内,民事诉讼直接表现为当事人双方所提供的本证与反证之间相互较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