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借口,当然也容易被当事人理解为法官愿意与他完成私下交易的暗示,事实上许多时候迫切想推进诉讼或者执行的当事人也愿意与之交易。 罚款涉及对相对人财产剥夺,其 正反案例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和校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罚款制度的路还很长。 【作者简介】 郭翔,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注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9.html -
了解详情
书,一经送达,与民事判决书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未按其履行的,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第一次审前会议中,应确定第二次审 对诉诸法院产生畏惧感,不利于民事诉讼法对交易主体权益的救济。从以往我国民事诉讼的时间来看,一直是法官包揽一切调查取证工作;新民事诉讼法颁布后,虽然强化了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0.html -
了解详情
和武断,也不符合强制执行的客观规律。比较而言,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更倾向于选择德日式构造,在其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中阐释的主要理由是: ( 执行的实际,更符合强制执行的客观规律。强制执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申请执行所欲满足的请求权不同,执行的方法和手段也必然存在差别。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79.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尤其是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包括证人主体资格不科学:证人权利义务内容严重失衡; 条的规定,伪证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二〉、立法内容中证人权利义务严重失衡 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基本法理,决定了法律在强制证人作证的同时,也必须赋予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5.html -
了解详情
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通过执行程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随着我国 就无法避免法院在执行程序中滥用权力,而且不允许当事人对终结执行的裁定不服可以上诉,只会放纵法院变相剥夺当事人上诉权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79.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刑事赔偿为主,兼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判决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司法赔偿制度[3]。就民事诉讼中司法者的侵权行为而言,依 裁判者受理该项申请,并进入专门的司法听证程序;裁判者经过审查,作出专门的司法裁定。 2.程序的裁判者 法官永远是法律评价的主体,法官的任何社会联系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宪法》关于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者地位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化,进一步确定了人民检察院作为民事审判活动监督者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地位。 人民检察院以 环节、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和合议庭组成人员环节、公告环节、回避制度执行和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适用环节等组成;其二是开庭审判过程,此过程集中反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2.html -
了解详情
消灭的结果,显然触动了被动涉诉的被告的利益,因此,撤诉应当争得被告的同意。 第二,在民事诉讼中,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利,形成权利的对峙。原告起诉后被告即享有了 在此情况下,先予执行的效力成了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在人民法院已经采取强制措施后,未做出实体处理前,原告的利益得以实现之情况下,原告申请撤诉的,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13.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举证责任分配系以公平正义为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而公平正义的实现,又依赖于实体法的各种具体原则[2]。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究竟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 婚姻案件等着重实行调解,力争协商解决。三是案件执行的救助:对同一被执行主体有多个申请执行人的弱势群体优先兑付执行款、物;对被执行人确属下岗、失业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是调查取证的主体,该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材料,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第二款 ,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情况。鉴于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和律师是主要的证据收集主体,健全二者证据材料收集程序规定颇有必要。 综观世界各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