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分配原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使民事诉讼能够有序进行,需要确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预先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分配举证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 原则作出规定,而且只是确定了一个大的框架,未对产生合同的事实作进一步分类,也未设置可适用于整个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05.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规则。 三、关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虽然《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当事人举证为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为补充的证据提出模式,但由于界限不够清晰,实践中, 让双方当事人申请的证人进行对质,对特定的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进行相互询问、辩驳,以此查明案件事实。 六、关于证据的审核认定。 就法院在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弥补损失,被害人才有权利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但由于法律对追缴、退赔机构职责规定不明,相互推诿,导致被害人起诉前举证难度大,这一切表明被害人 ,而且可以针对罪犯与共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公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5.html -
了解详情
等问题而涉及到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文章中,对此问题的诠解也大抵皆为歌功颂德式的正面铺陈而少有理智批判的佳论。因而,在我们 直接利害关系人各执一端而形成攻守关系,乃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民事诉讼的基本运作模式。在此架构之内,民事诉讼直接表现为当事人双方所提供的本证与反证之间相互较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6.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保证审判活动依法进行,防止和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公正,因此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任何抗诉,人民法院都必须无条件无怨言地裁定再审,否则就是违法。我们认为,该观点 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和证据失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6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职权的有机结合、均衡分配,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也应当通过合理分配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为基础来构造,在贯彻落实当事人 ,由法官审查决定;并且,经法院调查证据而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并非由法官承担。 四、结语 在当今世界,单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不能随意撤回自认或者再作相反的主张。一方面根据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实施一定的诉讼行为后,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得随意实施否定前一行为或 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必会使对方当事人获得诉讼中的利益,如若对方放弃这种利益,是对其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里程碑的意义。证据制度的改革对我国民事诉讼的体制性调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宣示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了当事人陈述之地位将发生相应的 证据。要求其提供相应之证据以证明该要件事实的成立,否则适用客观举证责任之规定,由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这一处理思路可以进一步简化为这样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8.html -
了解详情
弥补损失,被害人才有权利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但由于法律对追缴、退赔机构职责规定不明,相互推诿,导致被害人起诉前举证难度大,这一切表明被害人获得 ,而且可以针对罪犯与共犯的继承人、其他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等提起。(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律上你都不应承担责任,即使你不请律师,法院就会判你胜诉。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客观实际。这种说法实际上起到了对律师作用进行抵制的作用。 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实施,当事人不可能全部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如缺乏参与诉讼的能力,举证不能或不力,都可能承担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