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我国民事诉讼中愈加注重强调证据的当庭质证。由于司法实践中没有准确界定好法官与当事人在 诉讼参加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公开的辩认、说明、质疑、质问和辩驳,以供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予以确认和否认的一项法律制度。 三、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7.html -
了解详情
职责上看,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是为了保障国家审判制度的正常运转,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从权利义务上来看,一旦与当事人等形成审判法律关系,这些职责就会转换成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相对的审判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2)人民检察院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由于我国现行民诉法规定的不周,致使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案件事实;二是适用法律。其中认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民事诉讼的中心,我们常说的“以事实为根据”实际上就是“以证据为根据”,事实的认定 责任的免除、举证责任的转换等一系列制度的有机整体。1、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举证责任的核心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将调解与案件的类型化联系起来,预示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对于调解角色的认识和定位正在历史的回旋中走向成熟。虽然该规定也在许多方面隐含 为同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或参考。我们在讨论调解在诉讼中的角色时,始终不能忘记民事审判制度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通过形成规则之治(即法治)、在公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22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的根本区别在哪里?这种区别对民事诉讼的制度与理论有多大影响呢?日本的中村英郎先生认为:古代罗马法、日耳曼法历经曲折分别发展成为今日的大陆法 法规出发型,并分别从日耳曼的古老诉讼、罗马帝国的古老诉讼中进行了引证。该观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已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些学者的著述中出现。 毫无疑问,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4.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就越容易得到准确认定,因而法律对进入诉讼的事实材料一般不预先加以排除,尤其是实行自由心证的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对证据能力是很少加以限制的,我国 符合合法性的要求不得作为证据提出和需要予以排除,才是需要关注的。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材料有三种:(1)主体不合法,即形成证据材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67.html -
了解详情
仅仅根据怀疑,就拘留其当事人。[2]英国等其它国家亦有类似动向。无罪推定、由独立、公正的法院进行及时、公平、公开审判、以及沉默权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和发展,即以程序对话和程序管理机制为修正范式、从绝对走向相对的对抗制,是民事诉讼制度和诉讼文化发展的全新方向。 民事诉讼的本质,决定了法官职权的最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3.html -
了解详情
时适用。因此,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不少学者提出要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中,并据此建立一些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各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1}。 目前,民事 易言之,在身份关系案件中,诉讼的提起、审判对象的决定、诉的撤销虽然原则上还是依据当事人的私权自治,但是,请求的放弃、认诺,以及和解是不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将调解与案件的类型化联系起来,预示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对于调解角色的认识和定位正在历史的回旋中走向成熟。虽然该规定也在许多方面隐含 为同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或参考。我们在讨论调解在诉讼中的角色时,始终不能忘记民事审判制度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通过形成规则之治(即法治)、在公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52.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的规定。证据交换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产物,1998年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规定法院在开庭前,对案情比较 解决纠纷,共同完成民事诉讼的任务,真正实现正当程序的价值取向,从而使程序正当性与审判公正性达到崇高而完美的统一。 三、设立审前会议制度。 审前会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