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正是这种立法上的明确规定,使得我国法院行政审判人员对于“调解”二字显得讳莫如深。 (二)对 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原则,但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应与民事诉讼调解的原则有所区别。 (1)与民事诉讼调解共有的原则。 ①当事人自愿原则。我国行政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1.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无法可依,因见义勇为而遭受的损害,也并非无法得到救济。本文对见义勇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比较阐述,对地方性法规所 了行政主体资格,申请人对其不予确认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不服时,依法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二)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向致害人要求赔偿 行为人因见义勇为而遭受轻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2.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权与参诉权之后,其原先所拥有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也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与民事、行政公诉权在本质上也是相互统一的, 就此类案件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基于其自身的认识和判断,可以决定是否行使其参诉权以从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便为原告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帮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9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的一直性和连贯性,甚至是完全一致的。[15]同时,行政诉讼中原告和裁判者并不像民事诉讼那样,不是原告与裁判者之间毫不相干,裁判者完全处于中立地位, 裁量余地。当然,具体适用条件因不同判决方式而有所区别。 (1)扩大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基于行政诉讼的特性,以下领域可以适用变更判决:一是被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5.html -
了解详情
.复审特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行政诉讼是对行政机关的处理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复审的特点比较突出,这与民事诉讼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对此点体现得不 (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690-691页。 [2]吕立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汤维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1.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说与二元公诉模式说均混淆了公诉与公益诉讼的本质区别,即将社会公益组织、普通公民提起的公益诉讼等同于特定机关提起的公诉。只有一元公诉模式说区分了公诉与公益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检察机关即对一些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实行了法律监督。此一时期,虽然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时间不长、案件不多,但是这些可贵的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94.html -
了解详情
二者具有不可分离性。为了区别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此我们应该称之为民事附属行政诉讼。 三、民事附属行政诉讼制度合理性与可行性之分析 (一) 合并审理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民事附属行政诉讼制度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一样,首先要以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这是因为: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3.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容具有经济性。 (二)经济法律责任与其它法律责任的区别 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经济法律责任、民商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等。经济法律责任与 程序不同。经济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主要是行政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此外还包括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程序。民商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41.html -
了解详情
与国外的诉讼中和解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在概念的选择上,调解更本土化。[6]有学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应建立和解制度而不应沿袭现有民事诉讼的调解制度,以避免使用相同的调解用语而将民事诉讼超职权调解的弊端带入行政诉讼,使用和解概念更为妥当。[7]也有学者就行政调解与行政协调等概念加以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它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了维持判决,因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 2、 以维护行政行为稳定性为目的, 完善,而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补充;更不能忽视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将民诉的理论完全套进行政诉讼,并进而以此衡量行政诉讼的合理性。维持判决有其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