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组成的模型。该模型也近似分则构成模型,它一般也具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功能,但是,由于该模型没有犯罪主体,因此,它与二要件模型一样具有缺陷, 行为并不一定具有社会危害性或社会危害性不一定达到犯罪程度,例如,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等方式进行的正当防卫行为,其符合分则构成但并不构成犯罪,此外,许多正当化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2.html -
了解详情
,肖永灵的行为正是典型的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而非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通过肖永灵案可以看到,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上,第115条 的内容。因此,以抽象危险犯以及具体危险犯为特征的日本刑法中的放火罪,只是与毁坏财物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与伤害罪、杀人罪等人身犯罪则不存在竞合关系。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83.html -
了解详情
。由所违反的法律所规定且与所犯之罪的严重性相适应的报应,不是为了满足或补偿因犯罪承受损失或伤害的任何人而施加即使其确实如此而是为了实施法律与为了维护法律秩序 废之争中,立足于报应论为死刑所作的辩护被斥之为野蛮,或者死刑本身被理解为只不过是报应主义者所未能消除的一种野蛮的报复手段(注:诸如赫希之类的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05.html -
了解详情
,就事实推定存在特定犯罪要素的合法性;还要考虑到,由特定的外在情节就毫无顾忌地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故意行为的可能性[71]。在罪疑唯轻原则方面存在问题 160条第2款和第244条第2款是不对的(法院的认知义务不触及被告人的辩护自主权)。Herrmann的建议,参见《刑事辩护人》1996,396,39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3.html -
了解详情
委托律师辩护。在一审庭审卷中,被告只是对检院控罪表示:“认罪”,没有提出具体的辩护意见。接到法院一审判决[(2008)深龙法刑初字第128号],在宣判笔录 》,主要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与罗序文在同一短时间内,出于共同强奸,故意轮奸被害人樊某之事无事实依据,”要求“给上诉人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43.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是利大于弊的,为论证这一结论,笔者还想以林维教授对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解释为例展开讨论。〔47〕但如今看来,这一解释也是存在相当问题的。首先, 结果超出了基本构成的结果,倒也能从类似于结果加重犯的角度为第三个罪刑单位作辩护,但如若持否定见解,则无法说明其合理性根据所在。由于《解释》并未像第二个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除极少数由联邦宪法明确规定外,均由各州酌情而定。以殴打(伤害)罪为例,《亚利桑那州刑法典》第12章殴打及相关犯罪之第1201条规定, 的处罚范围。如贩卖私粮行为,完全符合1979年《刑法》第117条规定的投机倒把罪的构成要件,随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该类行为有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730.html -
了解详情
项有关程序法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强调自白、服辩、认罪?为什么允许刑讯?为什么不允许律师为当事人辩护?为什么禁止越诉,而又允许京控和扣阍?为什么犯罪案件要经过秋审、勾 确切得当的意思。法家也讲究刑罚相当,但是其意不同,不是说刑的轻重应该与罪的轻重相当,而是说有罪者当刑,而且轻罪应用重刑。此系法家独特的异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7.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人认为,案件定性为寻衅滋事有重大错误,故意伤害才是与本案有关联的认定。被告人李建林的辩护人认为,李建林主观上没有故意犯罪,客观上没有随意殴打他人的 本辩护人为其辩护后,辩护人又多次认真听取了被告人的陈述。现根据本案事实及结合法律规定,辩护人认为:本案被告人李建林不构成寻衅滋事罪,也不构成其他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7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而完全不同于赵秉志教授仍然站在苏俄刑法学的立场上为主客观统一说所作的辩护。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陈家林教授引入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分析 下实施的举动即可成为实行行为:只要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即使出卖的是健身药品,也属于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这既可能使犯罪客观要件化为泡影,也可能使客观要件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