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建设的进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审判方式改革中,对调解的认识产生了误区,以为调解是法制不健全的产物,现在既然法制日益健全,就不再需要调解。由于 ,立法时应进一步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关于法官阐明职责从证据扩大到程序,阐明判决是严格的具体的规则之治,而调解只是简约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58.html -
了解详情
打证据”一语道破了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大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也主要是在证据领域内的改革。究竟如何改革?改革的走向如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 真实性,法官可使当事人宣誓。《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477—489条有“透过当事人陈述程序之证据”的规定,所谓透过当事人陈述按照第477条规定是指“法官得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0.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的管辖。3、 协议管辖协议管辖,是指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确定的管辖。在我国,根据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协议管辖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双方当事人必须以书面 根据。要根据本辖区经济发展状况、收案的数量、法院的审判能力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一个科学的界限,确定多大的诉讼标的金额案件由哪一级法院管辖。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法,写了人民检察院有权监督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有权提起或参与民事诉讼的条文。[11] 《初稿》印发全国各有关单位讨论,征求修改意见。各地检察 的权利,就是规定检察员按照民事诉讼的特点,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制度办事,在法庭上和民事被告平等地进行诉讼活动,而不是像刑事诉讼那样和被告处于不平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80.html -
了解详情
》第53、55条和56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程序立法将实体法上的法律关系或权利义务作为民事诉讼的标的。一般认为,所谓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请求 的判断一般都显得过于简短,仅凭此无法看出确定终局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究竟是什么,此时则须斟酌判决中的事实及理由的记载来明确其内容。判决理由是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8.html -
了解详情
将判决原告败诉,因为原告未履行其应承担的证明责任。 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须坦白自认的话,那么,证明责任机制还有什么意义呢?案件就根本无需证明, 中的平等和对等原则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对实质性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必然要求法院进行程序管理。自然正义是民事诉讼的本原性基础,借助经验主义哲学、基于自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和说理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民事判决书透明度存在的问题:一是案件由来及审判经过行文程式化,反映不出诉讼的具体情况;二是判决书为了回避分歧,掩盖矛盾,避免 的基本要素外,还应公开写明:立案时间、开庭时间、证人到庭情况、转换程序情况、追加、变更当事人情况、诉情况以及延长审限、管辖权异议、中止审理、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9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这一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由于当事人不及时举证造成延滞诉讼或者增加审判次数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举证拖延,造成法院无法在 认为,对证人拒绝作证的制度,可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进行制裁,予以罚款或拘留。 证人作证尤其是出庭作证、异地作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16.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在民事诉讼中确立高度盖然性的证明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崭新的庭审方式。适用高度盖然性原理也是审判实践的迫切需要,在实践中法官早已自觉或 到简化纠纷解决和简短纠纷解决周期的效益目的,违背了诉讼经济的原则。这些都是由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不同要求所导致的。具有强烈公权力参与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57.html -
了解详情
。在英国,采用的是证人传唤令状 方式,即由审理案件的法院或举行审理程序的法院签发证人传唤令状,来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按照 有规定以外,无论什么人都可以 作为证人进行询问。并对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出庭的证人规定了罚款、罚金及拘传的措施[。可见,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被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2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