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享有最后陈述权,法庭辩论结束后,被告人都能行使最后陈述权。凡从事刑事辩护律师或刑事法官都能体会到。被告人在法庭上有一次权利缺位,即首先陈述权 绝不排除有先入为主影响法官判断的可能。如果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增加被告人的首先陈述权,对指控的事实及案件性质发表意见,如对案件事实,证据,性质及法律问题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3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享有最后陈述权,法庭辩论结束后,被告人都能行使最后陈述权。凡从事刑事辩护律师或刑事法官都能体会到。被告人在法庭上有一次权利缺位,即首先陈述权 绝不排除有先入为主影响法官判断的可能。如果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增加被告人的首先陈述权,对指控的事实及案件性质发表意见,如对案件事实,证据,性质及法律问题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04.html -
了解详情
呢?民事诉讼理论上的证据契约论,鼓励当事人就有关诉讼中的事实确定方法达成合意。例如,承认或不争议特定事实真实性而约定对此无需证据的契约(自认契约) ,前者是法院直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证据的审查和判断直接由法官进行,后者却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都参与处理刑事案件,证据需要经过控诉机关收集、查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的、能够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定的要件事实加以比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定的案件事实取决于法官对证据的审查和判断,属于事实认定的范围,不能考量社会 的程序性规则为前提。例如,对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要予以排除的非法证据,应当坚决地予以排除,因为刑诉法在确定应当予以排除的非法证据的范围时,本身就已经考虑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846.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是不能再有怀疑,当事人的反证成功的标准是引起合乎情理的怀疑。[8]即便如此,在证据的审查和判断上,法官应为当事人提出的证明法为限。上述思想也 :《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页;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30]参见叶自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证明根据),证明对象,证明任务,证明责任,收集、审查判断证据的规则和程序等,均不同于其它证明活动,而具有诉讼的特定性。”此种将收集证据、审查 要求‘迅速审判’(宪法第37条第1款、刑诉法第1条、规则第1条)。刑事程序在满足保护人权与追求真实两方面要求同时,还要求迅速执行程序。……迅速审判,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49.html -
了解详情
穆尔和特穆斯案中,巴拉穆尔的上诉理由中所主张的in dubio pro reo从未被限于关于有罪的最终决定,而认为其适用于个别证据的审查判断 被告不应定位为一条可以适用于对个别证据的审查与判断的证据规则。[46]但是,西方主流观点与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关于in dubio pro reo是一项证明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6.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的,法院就必须对该事实主张进行审查;提出证据的,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加以审查和判断,并给予答复。 法院主要职权结构图 管辖权 程序控制权 审理权 调查权 询问权( 的问题,不是法院所要揭示的事实,应当由有关部门来揭露。如果涉及刑事案件,法院应当中止民事诉讼的审理。虽有损社会公共利益,但如果不涉及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会同其他三个部门颁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两个证据规定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现代法学》2012年第34卷第2期。 [7]许建丽等:《论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完善》,《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8]项谷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438.html -
了解详情
被判定作为证据来使用;反之,一些假象则有可能由于认识和判断的误差而被当作证明的根据使用。而且这种状况只能改善,却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免。因而,站在实践理性的 》,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236页。 [11]参见李莉:《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