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证据。民诉法第116条规定:审判人员调查收集必要的 证据。5、通知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民诉法第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 六,建立证据交换制度。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发布实施,举证时限与证据 交换已基本确立,因此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当在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7.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阐明并且发问。该制度被法国、日本、韩国、奥地利、我国台湾地区相继引进,并在民事诉讼中采取该制度。但该制度达到兴盛并经过充分论证,被运用在日本民事诉讼法中 程序规定》第20条,对没有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当事人,审判人员应当对回避、自认、举证责任等相关内容向其作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并在开庭过程中适当提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50.html -
了解详情
卞建林等认为:证明标准是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的份量相对于对方当事人举证的份量来说,应当超过多少。 2.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分析 英美法系国家将证明 要求法官基于盖然性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能够从证据中获得待证事实极有可能如此的心证,法官虽然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在缺乏证据支持时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法权益,以自己名义就特定类型的民事纠纷提起诉讼的制度。关于团体诉讼中团体之当事人适格的基础问题,或者说团体的诉权性质问题,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 第6条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依照法律规定由检察机关、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负责收集证据、承担举证责任。[36]而云南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091.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转变。再加上1950年关于民事诉讼继续审理规则第2条规定,当事人有提出主张、举证的责任,按照这一条的规定,也可以理解为释明是法院的一 法院不得发问。但判明这一点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在释明其正确表达时,可能已经为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意见。在德国民事诉讼的实践中,如果法院在没有通过释明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卞建林等认为:证明标准是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的份量相对于对方当事人举证的份量来说,应当超过多少。 2.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分析 英美法系国家将证明 要求法官基于盖然性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能够从证据中获得待证事实极有可能如此的心证,法官虽然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在缺乏证据支持时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23.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就是失职或渎职,因而释明权又是法官的义务。 二、释明权的行使时间和内容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自立案、审判至执行,各诉讼 ;④对于发现原告漏告被告,或应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法官应告知当事人可以追加及不追加的法律后果,使当事人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如原告甲起诉被告乙酒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者不利的处理。(3)对于当事人翻悔自认,或者毁灭证据、隐匿证据、胁迫或贿买他人作伪证等行为。除依照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处罚外,还应在事实认定等 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 [6]赵泽君:《论民事自由裁量权》,见《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主办)2003年第4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10.html -
了解详情
不符合规定期限不予签转等,这应该不是我国民事诉讼两大程序转换的主要问题。若当事人合意,能否将原先适用的普通程序转为简易程序或小额程序?台湾学者认为, 进一步简化,庭审不受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和法庭调解的顺序限制;在法庭调查后,当事人的举证、质证与法院的认证过程也可以适当简略,重点是将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10.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就成为必然。 从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上看,人民法院越来越在扮演一个居中裁判的角色,强调当事人的举证,只有当事人不能取证而案件审理又必需的 调查取证的当事人达成默契,帮助其达到目的。这对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甚至对公平、正义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三、反驳证据、新证据与举证期限的悖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