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还是在1997年《刑法》颁行之后,有关机关都作了不少的司法解释,其中一些司法解释名义上是扩张解释,实际上却是类推适用,这就使得中国刑法学者处于一种矛盾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8]参见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创刊号,第31页;张乃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9.html -
了解详情
有扩大的必要。日本的判例就曾明确解释,死伤的结果只要是在强盗时形成,即使不是上述作为强取财物的手段的行为的结果,也构成强盗罪的加重罪。例如强盗罪 的未遂。此外,如果基本罪未遂,但行为人意图造成重结果而重结果也未发生的,也存在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例如,行为人用高浓度硫酸故意毁坏某少女的容貌,在其向少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16.html -
了解详情
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 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对于“多次盗窃”,过去的司法解释将其明确为“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271.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只有30%左右。其中50%以上的案件因被执行人的恶意阻挠或故意规避而无法执行,20%左右的案件存在无财物可执行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刑事案件罚金刑的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规定比较明确,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如:对行为人情节严重的规定,1998年和2002年的司法解释均罗列了若干项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6.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也作出了一些与涉及经济犯罪嫌疑的民商事案件有关的司法解释。由于《规定》的一些规定与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尽相同,加上审判实践中出现 民规定》)也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65.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相区别;即使将盗窃罪、诈骗罪的故意解释为永久性地剥夺他人财产所有权,以便将一般盗用行为与骗取行为排除在外,但如果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不可能区分盗窃罪、诈骗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等罪的界限。这说明刑法虽然实质上要求具备某种构成要件要素,但可能因为众所周知,广为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6.html -
了解详情
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人格等,同伤害罪、抢夺罪、毁坏财物罪等,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要 的规定,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现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在司法实践中办理寻衅滋事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破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83.html -
了解详情
躲避追捕而损坏公共设施等,此时国家、社会就不能作为刑事被害人,因为这与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损害国家财物罪不同,前者国家和社会并不是犯罪行为所追求的犯罪 的损害应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以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目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对于像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诽谤罪、侮辱罪等犯罪行为,常常严重的损害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6.html -
了解详情
上班检修电力设备期间,发现重要部件异常或出现故障,有毁坏电力设备的危险,却故意置之不理,放任危险的发生。(3)行为人的破坏行为必须危及公共安全,即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 两种需要动用刑罚加以制裁,将犯此罪做了两种不同程度的处罚。因刑法对严重后果未作明确界定,亦无相关的司法解释可引用,因而在破坏电力设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10.html -
了解详情
和犯罪机会,犯罪更易于实现。2.趁灾犯罪。如盗窃、抢夺、抢劫、故意毁坏用于救灾的物资、设备设施,为牟取暴利而哄抬物价、非法经营,以赈灾名义故意向灾区 其他法益。所谓对社会危害性比平时要大一说并无实证根据。因此司法者不能因为民众对此类行为的谴责度可能增高就贸然代人受害者思维,要求从重;而是应该正常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