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更加细致化的规定和拓展。 2、从刑诉法的修改目的看,更加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刑诉法修改后,对于有悔罪表现、罪行较轻、社会危害较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为了全面贯彻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和“两扩大、两减少”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594.html -
了解详情
)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5)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犯罪事实的具体情况,适当确定从宽的幅度。但因未成年犯罪 自杀等严重后果的;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627.html -
了解详情
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51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草案。经过专家论证和国务院法制局认真研究、修改与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于1991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991年9月 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青少年法学新论》199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法制教育全书》一套三本(主编),1999年由西苑出版社出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005.html -
了解详情
来看仅为10%左右。《刑事诉讼法》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仅适用于特定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大大压缩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显然并无借助于附条件 ,这些规定有助于促进修复被害人遭受的伤害,对于维护被害人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注入了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可能加剧失衡的正义传导至作为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548.html -
了解详情
少年审判队伍。基于集中审理模式在少年审判中的优势,根据各地法院少年审判基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以及少年审判力量存在差异的情况,我们认为,上级人民法院根据 甚至失真失实。其二,根据量刑程序指导意见,检察机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就应当同时提供调查报告,因为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2.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赦免能够使未成年人尽快融入到正常的社会当中,尽早过上正常的生活,这对于他们的健康 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赦免应当是免除犯罪人余下的全部刑罚。 另一方面,鉴于未成年人犯罪时心智不成熟,未来的路也很长,为了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复归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949.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 可以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件一般社会危害不大,犯罪人主观恶性不强,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 的个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症下药,采用个性化矫正方案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不仅能避免服刑人员对社会产生再次伤害,同时也是转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21.html -
了解详情
人区别开来,并由此限制有前科者的权益。标签理论揭示了该制度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推进了前科消灭制度的发展。在我国,前科消灭制度形成了 单位为华东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廖万里.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应予消灭[J].法学论坛.2008. (1).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词典编委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9.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殊性和他们利益的最大化,注重在处理该类案件时采取的反应不仅应当与犯罪的情况和严重性相称,而且应当与少年情况和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相称。《 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廖万里.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应予消灭[J].法学论坛.2008. (1).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词典编委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