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人民政权都没有来得及制定证据和举证方面的法律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民事诉讼法几经周折,直到1982年3月五届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才公布《中华人民 诉讼平等的司法理念,有利于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参与,从而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双方地位平等,增加了对取得裁判结果过程的信任度,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58.html -
了解详情
烦 琐和冗长致使本诉审理出现迟延的情况。但是,在使这一程序正当化和合理化方面,各国民事诉讼立法 表现出明显的分歧,我们可将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机制归为 滥用的可能。管辖权异议及其上诉制度的滥用,客观上会造成诉讼迟延。而迟延诉讼实际上等 于拒绝审判。这也是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的老问题。所以,建议对滥用管辖异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80.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 院的组织下,当事人之间将各自持有的证据与对方进行交换。证据交换是审判程序的重心,证据交换的 时间在当事人答辩期届满后至开庭审理之前。其目的在于 当事人诉累,浪费当事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浪费 法院有限的审判资源。可以这样说,《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设定举证期限,外表是为了提高司法效力, 防止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9.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国情,立法时应进一 步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关于法官阐明职责从证据扩大到程序,阐明 判决是严格的具体的规则之治,而调解 已达成的共识、妥协、收集的证据、调解人员形成的心证等在 审判程序有无效力,这是调解与审判在衔接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如果不予承认,显然有利于保证审判 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49.html -
了解详情
年份】2011年 【正文】 对于再审案件的审判,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专门的、独立的审判程序,而是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笼统地规定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适用 面临着因与当事人申请再审重合而被虚化的可能性。再次,由于民事诉讼是处理当事人私权争议的程序,检察机关依据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相同的理由提起抗诉,在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43.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探析 缺席判决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部分,在民事审判中只相对于对席审判而言,是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情况,不是完整的诉讼 。 为了解决实务上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借鉴有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对现行《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时,应当将缺席界定为:当事人一方于言词辩论期日未到庭;当事人到庭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6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行政案件法律规定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人民法院开始受理行政案件。198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适用何种方式进行审理,由于我国的法律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对行政、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审理,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03.html -
了解详情
就全国而言,法律的统一适用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我国实行绝对的二审终审制,难以保证审判质量,难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最终导致上诉审功能紊乱和失调,应当引起足够的 的诉讼资料,上诉审原则上不再另行认定事实。 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中设立第三审程序应采事后审制,事后审制与法律审、书面审相联系,法院从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0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广泛权利,但涉及属于当事人自主处分的实体民事权利的内容除外。凡是有检察员参与的民事案件,法院的裁判文书中应当有所体现,例如在裁判文书的正文中列入检察员的 文书存在错误,但当事人却没有提起上诉,则检察机关可以循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职能与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根本职责是一致的,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69.html -
了解详情
了票据关系纠纷和票据的基础关系纠纷,并对票据关系纠纷规定了特殊的、简捷的审判程序,实现了对票据权利人利益的快捷、有效的保护,促进了票据法律制度的健康 我国,从清末民初开始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后,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民事诉讼条例》曾规定票据诉讼程序,但该条例因为北洋政府的迅速垮台,未及施行就被废止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