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第157条 理性思考在现代民事诉讼中的实证价值,为我们设计和评判刑事诉讼证明中举证责任分担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衡量依据。我们认为刑事诉讼证明中,举证责任分担问题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宣读起诉书后,审判长开始讯问被告人。公诉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在审判人员审问被告人后,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 研究》2001年第4期,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1-464页。,但从最高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们对证据体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理论界对证据规则的研究出现了高潮。一些学者撰写论著介绍国外的证据制度,呼吁借鉴或移植其中的某些 一模式并非良策,如何扬长避短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协同型诉讼模式的观点,建议在民事诉讼中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完善人民法院收集证据制度,进一步规范当事人举证、质证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规则所规定的证据交换的范围,不仅包括了除保密特权以外的任何与系属诉讼标的相关的事项,而且包括了有关证据的种类、性质、保管状态和所存地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4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效率而导致的社会成本。 3.成本之三:可能背离民意,损害民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 李浩教授针对民事诉讼中的唯程序论指出,如果对当事人说,进行民事诉讼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258-260页。 [10]陈瑞华: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11]彭光华、杨坚: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9.html -
了解详情
上讲,民事判决是由民事诉讼程序予以设定的,似乎与民事法律关系没有直接关系;从民事判决的实质意义上讲,由于判决是对民事争议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就必然 3、在经审理查明之下,应从人民法院的角度,以争点为中心,写明经过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的证据,并由此写明法院确认的法律事实。 4、在判决理由中,要针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8.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展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致使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民事案件案由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低层次, 案由分类的系统化、等级化和次第化,不仅有利于当事人明白争议点所在,进行举证质证,有利于法官准确地对个案案由进行确定,正确适用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2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是指一问话中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除非诱导性问题由质证方提出、针对证据提供者或形成者基本情况的询问、针对理解能力有限的证据提供者或 法学(新编)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12。 [11]刘敏.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辩论权之保障[J].法学,2008,(4)。 [12] P诺内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6.html -
了解详情
界定。有鉴于此,笔者将试图从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对二者作一较为准确的界定。 众所周知,民事诉讼就是法官利用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查明 规则、质证过程中的程序性规则以及认证过程中的程序性规则。 (二)二者的相互关系 正如前述,民事证据法实体性规则与民事证据法程序性规则二者共同调整民事诉讼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3.html -
了解详情
对主体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 具有高度社会性的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任何行为,包括送达、申请、答辩、反诉、举证、质证、辩论、和解、执行、对诉讼结果 意见,避免归纳不准或遗漏要调查的问题。良好的庭审归纳能力可以迅速把握当事人的主要意思,缓解其焦躁心理,稳定情绪。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起伏较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