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的犯罪,就是直接以银行资金安全或生存条件为对象的犯罪,如贷款诈骗或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的行为。不法占有银行已有资金或市场,是这类犯罪的基本特征。 恶意型犯罪,因此,它的行为人往往对自己的冒险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失去了罪现感、罪恶感等心理体验对犯罪的遏止作用。这正是为什么道德冒险行为越来越多,数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70.html -
了解详情
。各级公安机关、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管机构及其他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查处金融违法违纪案件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涉嫌犯罪的,要坚决 使用假币案(《刑法》第 172条)18、变造货币案(《刑法》第 173条)19、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刑法》第 174条第 1款)20、伪造、变造、转让金融 ...
//www.110.com/fagui/law_149279.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存款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择一重罪处罚。 11. 吸收公众存款不返本付息,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诈骗罪。 12. 出售、运输假币+使用假币——数罪并罚 刑期。但是这种部分相加的刑罚不得超过法律特别规定的最高刑期。 折衷原则 对数罪分别判刑,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吸收、合并、限制加重等不同的处罚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35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不能按照本罪处理,而应以相应犯罪定罪处罚。(热线咨询:4000-929-110)(辩护狂网://www.bhkuang.com)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转让 经营许可证、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盗卖文物、买卖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等,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非法经营的范畴,但刑法已有专门规定,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022.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规定,超业务范围经营或其他违规违章经营;(二)经营中有意损害客户或其保险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三)在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数据报表和文件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屡次不 后果,取消其11年以上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一)未经中国保监委批准,擅自设立保险机构;(二)因严重违规经营、内控制度不健全、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 ...
//www.110.com/fagui/law_81865.html -
了解详情
成员单位的存款,而不能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可以成立本罪。但对于商业银行等有权向公众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中有抬高利率等不正当行为的,不能 所实施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方式,既可以是擅自提高利率,也可以存款外的名义变相吸收。鉴于此类金融机构的设立往往具备严格的法定条件,经济实力雄厚、账目健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90.html -
了解详情
成员单位的存款,而不能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可以成立本罪。但对于商业银行等有权向公众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中有抬高利率等不正当行为的,不能 所实施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方式,既可以是擅自提高利率,也可以存款外的名义变相吸收。鉴于此类金融机构的设立往往具备严格的法定条件,经济实力雄厚、账目健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0.html -
了解详情
存的,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处罚办法》第15条规定:金融机构办理存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擅自提高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利率,吸收 监督管理法》第19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法》第11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3.html -
了解详情
存的,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处罚办法》第15条规定:金融机构办理存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擅自提高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利率,吸收 监督管理法》第19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法》第11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26.html -
了解详情
、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由此可见,修订后的《保险法》将修订前的《保险法 第185条之一同一刑法条文中,正是因为这两个罪之间具有同质性,即都属于金融机构违背受托义务,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由于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