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争议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达成合意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调解仅是指设在用人单位内部的 代表的维权职能。 1.重构调解制度建立政府调解主导模式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建独立的、专门的政府调解机构,之所以提出如此设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6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及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用应如何缴纳的问题,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本案不予处理。下岗生活费系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对原告下岗期间是否以及如何发放生活费问题, 条例》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和《中华人民 ...
//www.110.com/panli/panli_1453778.html -
了解详情
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第2款又规定,“当事人 受理,这样当事人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根据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否则就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19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关系已经解除。根据1983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前 清楚,判决正确,应予维持。 金源公司辩称:金源矿业与上诉人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审法院判决正确,应予维持。 二审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认定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20851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违背了劳动法的立法本意。在劳动法颁布前,即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的证据必须提供。劳动者首先应当举证证明自己的合法诉讼主体资格,即自己是与争议案件事实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其次应当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01.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领导地位,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该特征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具有平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具有 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七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六条、1996年度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工伤 等为308887.53元。四、被告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有限公司与原告张小同在终止劳动关系后,应一次性补偿原告张小同的医疗费、护理费、工伤伤残抚恤金等共345300 ...
//www.110.com/panli/panli_6061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浙江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实施办法》,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不同意质证的,不得对该证据进行质证。但仲裁委员会认为该证据可能影响案件处理结果必须进行质证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当事人 ...
//www.110.com/fagui/law_225695.html -
了解详情
要注意其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是否真实,是否属于法定的情形。例如,员工因被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仲裁已超过仲裁时效的,但员工以自己不断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为由 劳动仲裁阶段和诉讼阶段对举证的时限要求不同,对于劳动仲裁阶段的举证时限,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无明确规定,有的省份出台了有关仲裁举证时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544.html -
了解详情
号)第十七条规定: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3]244号)规定: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6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