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查、审查、谈判之后而形成的相当程度上的内心确信的一种证据规则。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作了初步规定,只是不够具体。 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立法形式上缺乏统一性。证据规则散见于三大诉讼法及其他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之中,相互之间难免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 其次,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61.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也构成自认。 (5)自认一般应当明确表示,但默示的自认也为我国司法实践所承认。如有司法解释规定,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 但目前各国仍以否定说为通说。其次,由于民事、刑事诉讼程序本质不同,其证明标准也明显不同,因此民事、刑事确定判决认定的事实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具有对世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出台,这一问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应当说,目前人们在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的方式及其地位的认识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个中原因可以归结到制度设置层面上,而缺乏 的法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还是英美法系中的英国和美国,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采严格二分标准,遵循禁止二重监督理论。[7]众所周知,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4.html -
了解详情
之一,而证明责任则是这一核心中的核心。难怪德国著名的诉讼法学家罗森贝克说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脊梁。本文通过对证明责任的含义、法律性质及证明责任的 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则是由于对证明责任概念认识上的模糊所导致。由于没有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证明责任的分配就只能听从法官的主观随意。在具体案件审理中,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0.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第12条第3款的规定:在诉辨结束后但不会造成审判延迟的时间内,一方当事人可以提出要求对诉辨状判决的动议。而美国联邦 】Stephen N. Subrin,Margaret Y. K. Woo著,蔡彦敏 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7]该听证程序于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85.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的统一体④。 (2)有限肯定说 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证据事实可以成为证明对象。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证据事实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事实能直接证明 规定。 (二)从诉讼的类型考察证明对象,有助于证明对象的内容和意义。 民事诉讼理论在同一实体法内部,以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目的和内容为标准,将分为确认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5.html -
了解详情
即不予采纳其向陪审团提出以考虑其价值,以保障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英美法中的有无关联性的证据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除某些例外外 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 第46页 ③、王亚新 著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165页 ④、曹建明 主编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2.html -
了解详情
补偿,以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抚慰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作为现代各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尚未被列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但在 之一即被害人有物质损失。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即精神损害赔偿的提出以什么为标准?如果说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不是意味着只要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6.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程序本位是首先需要确立的一种立法理念。所谓程序本位,就是要在民事诉讼中坚持以诉讼过程,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 在一般的意义上, 。生效判决具有既判力,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对其再行争执,这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为此,虽然有些国家也规定了对生效判决进行救济的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为基点,从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有限性、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的要求、当事人与证人法律地位的天然区分、事实探知的相对性、以及民事诉讼的本质与法院事实探知权 的真实陈述义务本身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道德无法解决的问题。3.当事人陈述真假的判断,是一个难以明确的标准。4.当事人虚假陈述,是一种难以追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