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抵押如何进行登记没有作出规定,所以,民事诉讼中抵押权的登记成为一个不能不直面的问题。 一、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担保 在民事诉讼中,涉及以下担保行为:1. 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依特殊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73.html -
了解详情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要返还 买卖关系,如认定买卖关系有效,抵押关系无效,这种无效处理如不存在返还房屋或赔偿损失的问题,应责令有关当事人中止他项权利登记备案,以保证买卖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89.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权的效力。由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其一、对已经办理了抵押权登记的房产,法院仍可进行查封和执行;其二、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时,要保护抵押权人 进行查封和执行,至多是考虑在执行时优先退还购房者预付的购房款问题。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中的问题 目前一些房产管理部门规定,对于已经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7.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权的效力。由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其一、对已经办理了抵押权登记的房产,法院仍可进行查封和执行;其二、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时,要保护抵押权人 进行查封和执行,至多是考虑在执行时优先退还购房者预付的购房款问题。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中的问题 目前一些房产管理部门规定,对于已经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2.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如何计算和认定其他担保人应当分担的份额的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在数个一般保证、连带保证和抵押权并存的情形中,问题的复杂程度将以几何级增加;但 ,采纳独立性理论,否定无因性理论,并通过物权公示原则、公信原则和善意取得制度替代物权行为无因性的保障交易安全之功能。与此相应,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区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5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示形式和成立要件。如台湾民法典第758条规定,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而取得、设定、丧失及变更者,非经登记,不生效力。而依瑞士民法,物权变动 则合同不生效。如瑞士民法典199条。所谓登记对抗说指抵押权的成立不以登记为要件,但未经登记的抵押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法国民法典2618条、日本民法典17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12.html -
了解详情
《房屋所有权证》,并可处分该房屋,第三人依善意取得规则可以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或抵押权,原贷款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护。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有些贷款银行的 而言,其抵押部分主要适用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其保证部分主要适用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抵押与保证混合共同担保的问题,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之外,适用《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91.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但履行租赁契约必须交付共有物供承租人使用,并定期收取租金,这就涉及共有物管理的问题,依民法第八二○条第一项,一般的管理行为须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由于租赁 的价值决定,如交易安全与意思自由间(无权代理)或与财产权间(善意取得)的权衡,意思自由与利益衡平间的权衡(无因管理),创新与守成间的权衡(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8.html -
了解详情
或其意义大大消弱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谓为不动产和动产的“同化”现象与两者的最终融合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两者法律规则的互相渗透只是两种法律规则的局部调整, 规定。在“动产所有权”中则主要规定: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如先占;拾得物;埋藏物;添附;附合;混合;善意取得制度等。关于用益物权,由于其仅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1.html -
了解详情
转让给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甲是不动产的有权处分人,根本不需要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丙即可合法地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其实,在不动产登记采生效主义的国 ,实质审查制非常容易导致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力侵扰和过度干预的问题。首先,在实质审查制中,登记机关需要对合同的实质性条款进行审查,以确定物权变动之原因与事实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