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对事实的认定,常常不能回避对盖然性规则的适用。盖然性规则是指构成内心确信的一种证明规则。相比较而言,英美法系 出现了新的证据能够导致一审裁判被推翻,当事人也可放弃这种诉权;同理之下,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虽然在法律上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但在实际上仍往往需要当事人的积极推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诉讼迟延的可能性。毕竟,几个独立之诉的合并往往使诉讼变得相对复杂,诉讼的周期相对延长几乎是必然的,毕竟在同一诉讼中,解决几个纠纷总比解决一个纠纷 审理该如何继续进行?民事诉讼法均未规定。笔者认为,实施诉的分离后,虽然需要启动另一个诉讼程序,但只要可能,被分离出来的诉还应当由原来的审判组织继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报请上级法院管辖,上级法院也可以主动提审。事实上,我国的审判实践在级别管辖问题上已经朝着这一正确方向迈进了。针对民诉法关于级别管辖规定存在的 利益。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国内民事诉讼管辖只是法院间受理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问题,如何划分管辖。与当事人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法院内部的事,可以由法院单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宗旨是确保实现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 ,法院的法官都受过专门教育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良知和丰富的审判经验。因此,民诉法规定法官裁判案件,要应用法学知识,经过严密的审理程序后才能作出决定,要以事实为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46.html -
了解详情
作证。大陆法系国家通常采用此种模式。续审制是指继续一审的审判,一审程序中的诉讼行为在第二审仍然有效。此种模式多在各国民事诉讼中采用。事后审查制是指二审 ,认为这与直接加刑或发回重审变相加刑,除了增加司法资源的大量、重复消耗外又有什么区别?再进一步,这类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提出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5.html -
了解详情
和司法改革以当事人为本,并非一个新话题,事实上,推崇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主体地位,是贯穿当今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一条主线。笔者认为,关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 则是次要问题。对当事人而言,法院只要能支持其正当的权利主张,即使超越诉讼请求裁判,也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如果法院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支持主张,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三)上级法院作为本辖区判例形成主体的若干条件 上级法院以如上所述的审判委员会裁判程序形成的判例,对于本院和辖区内下级法院的同类案件具有制度性说服效力。但 方式对于其自身权威的影响在原理上却是大致相似的。特别是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强化了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法院的审判监督职能,赋予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51.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当事人的一种维护自己权益的措施,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救济程序。 一、诉前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又称诉前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财产保全之一种,它是 ,给付的内容还处于待定状态。二交由原合议庭执行,具有审判工作上的延续性。对于后两个期间启动诉后保全,当事人可以向立案部门提出。主要考虑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31.html -
了解详情
提交书面材料或者视听资料作证和答复当事人质询。 二、证据评价的标准 以往我国民事诉讼审判中执行的是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学理上称之为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认真核对。首先,审查当事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陈述的,其陈述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对于当事人在审理中所作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程序中适用宪法来解决宪事纠纷、刑事纠纷、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宪法审判机关适用宪法来解决宪事纠纷,制裁违宪行为,追究 称为宪法入讼[8],这种宪法适用依其所适用的司法程序不同而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9]具体到刑事程序中,表现为刑事诉讼法由于欠缺具体规定而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