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材或者专著,基本上都是在认可诉讼主体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论述的。诉讼主体模式已成为一种具有奠基功能的法学理论。这一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紧密相联的 的合法性,直接赋予其行政诉讼资格,而将最终的法律责任归咎于设置该管委会的人民政府。这样的定位可以从容地理顺其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次,适时通过修改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1.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人,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是理所当然也是符合立法精神的。[Page]那么检察机关能否成为行政公诉人呢?匈牙利民事诉讼法第337条第4款规定,如行政机关不 不符合现代行政法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还是行政公诉的公诉人,其均与被诉行政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这与传统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29.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只要案件结果处理正确,遵守不遵守程序没有什么关系。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违法管辖、超期羁押、先定后审、强迫调解、随意延长审限以及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取消经济审判庭名称的作法,就与现行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审判组织设置的规定相悖;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有关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的两个“若干规定”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12.html -
了解详情
地向所有权人负担租费的关系,这本质上是不公正的。而在公有体制下,土地使用人面对的不再是个人而是集体或国家,这里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依赖 涉及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土地范围争议,可以适用现行法律规定;而对于纯粹土地使用权权属或范围的争议,应当纳入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解决。土地使用权权属争议和侵权纠纷纳入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7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学术会议之一。)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依我们理解,它首先是指本案与原告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即被诉行政行为损害的是社会公益,而没有直接损害原告 从行管直接相对人到行管间接相对人甚至“任何人”,均可依法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公益诉讼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当代社会根基和结构深刻变动,政治法律思想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上扩大了行政复议范围和保障机制,[1]但同时也在某些领域缩小了行政诉讼(以下简称行诉)的受案范围。[2]可以说,既有进步,又有倒退,这种现象 界限论。该理论以权力分立论为基础,主张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界限,论述司法权的界限,重点论述其与行政权的关系,强调不能侵犯行政权固有领域。作为司法权界限论的论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8.html -
了解详情
不履行即构成蔑视法庭罪。(3)、行政机关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相对人履行义务。这一执行模式的理念在于:司法权优于行政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权力,应该 的执行而改变执行内容及性质的行政权利义务关系。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行政强制执行的根本属性在于“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3.html -
了解详情
去解决。而且若从之所以要由行政法院来处理行政契约的问题,是因为其牵涉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法理与民事不同,民事法院不易正确处理(此点后文将有批评), 上依个案性质认定。属公法行为者,得续行再诉愿及行政诉讼;属私法行为者,得提起民事诉讼或依照仲裁法以仲裁方式处理。」[37]所谓依个案方式处理,还是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08.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当然,有关行政处罚也可适当触及合理性),并非通常理解的那种民事诉讼式的全面审查;持否定意见者则以为:既然原告方仅以公安机关扣车行为的合法性为 意味着所有行政确认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独立被诉。为论述方便,我们姑且按行政确认同他种行为的关系,将其分为独立行政确认和附属行政确认两类。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9.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方式、日期、法院调查取证与当事人庭前证据交换的关系等方面都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使诉讼双方当事人了解庭前证据交换的全过程,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 参考文献: [1] 黄水林李序根 论行政诉讼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中国法院网 [2] 邓和军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2003年2月26日 [3] 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