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让人的抗辩呢?只有承认物权请求权制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事例,涉及无权处分的效力和立法政策,善意取得制度等复杂问题,这里不作详述。仅就因为侵权责任的对面 甲未清偿给乙。无论丁在受让该不动产时,是否知道有抵押权存在,乙均可追及该不动产的所在,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物。由于不动产设定抵押后,不动产仍可转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48.html -
了解详情
以有因的物权意思主义为例外(其中有的采物权公示的对抗主义) .物权行为无因性的问题,纯粹须基于法律政策上的判断,尽管具有合理性,但是在《物权法》上,的确没有 处分权人之处。当然,如果留置权人不知情而与债务人(无处分权)达成协议,有所有权之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第106条第1款) ,也可因此而取得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34.html -
了解详情
with him. 1992年英国海上货物运输法代替了1855年提单法,它对运输合约权利转让的问题是这样规定的:Subject to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of this section, a person who becomes(a)the lawful holde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土地使用权可作抵押财产。”第三十六条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上述规定体现了房、地一同抵押的 合同效力的认定尤为关键。笔者认为,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房地产抵押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才能生效。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3.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就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为公司,于是产生我国物权法是否应当规定公司法人对其财产的所有权的问题,理论界对此确实也存在不同看法。关于公司财产,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 其他物权稍弱,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其所具有的物权属性。事实上,整个物权的追及性随着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已经大大减弱,尤其是在动产方面,其追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09.html -
了解详情
不受其约束,这就不能很好的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因为合同无效,受害人无法要求违约赔偿。那么在采登记对抗主义的场合,问题是否得以解决了呢?回答也是否定的 就我国的物权立法而言,我们应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鉴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受到诸多批判,而且其功能亦可以由公示公信、善意取得等制度来弥补,故予以抛弃。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75.html -
了解详情
买方因处分该标的物如将货物出售或将标的物制成的产品销售而取得的收益。标的物的用途不同,所有权保留的约定也应有所区别。以工程车辆分期付款买卖为例, 再转让和不允许再转让,但不论何种情况,善意第三人均可以对抗出卖人。 (二) 所有权保留买卖中标的物风险转移问题 我国现行合同法第142条已明确规定:“标的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39.html -
了解详情
总担保。特定担保分为人保和物保。人保(仍为物责)包括债务保证和人事保证。物保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上述定义和解释是对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民事责任 》规定的多种侵权责任形式在未来我国民法典中如何安排?这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讨论热烈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公开出版了三部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8.html -
了解详情
受遗赠或遗产信托受益人对继承人或其他受托人通过继承取得的财物享有的特别优先权,贷款人对用贷款盖成的建筑物享有的优先权等就债务人的特定动产与不动产上存在的 ,并呈衰微之势,以至于没有必要加以规定? 与此相关的问题还有,优先权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具有怎样强烈的立法需求,以致非规定它不可?优先权具有何种特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28.html -
了解详情
在物的担保中,于自己物上设定的担保(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较之于他人物上设定的担保(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更安全、更可靠,那么,转交付制度无疑 意外事件为条件转交契书给受让人,关于所有权何时转移的问题有多种观点,更合乎逻辑的观点认为:受让人于特定事件发生时取得所有权。例如,转让人将契书交给转交人,指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