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严重犯罪,因而在死刑适用限制上,应与单纯侵犯人身权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犯罪有别。近些年来,抢劫死刑案件几占全部死刑案件的三分之一, 应规制限制适用死刑的条件,例如,只能适用于特殊个案,主要是因亲人被抢劫致死,被害人家属陷入生活困境,出于自愿并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和解意图并接受赔偿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5.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严重犯罪,因而在死刑适用限制上,应与单纯侵犯人身权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犯罪有别。近些年来,抢劫死刑案件几占全部死刑案件的三分之一, 应规制限制适用死刑的条件,例如,只能适用于特殊个案,主要是因亲人被抢劫致死,被害人家属陷入生活困境,出于自愿并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和解意图并接受赔偿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3.html -
了解详情
不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因此,在我国讨论当事人同意到底是属于排除构成要件符合性事由还是排除违法性事由,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上述排除犯罪构成符合性的事由关系人 重伤致死等程度看,重伤、重伤致死等危及生命安全的重大伤害行为,即便被害人表示了承诺,也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如张明楷教授认为:从与得承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3.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被告人刘波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三、被告人刘军犯参加黑社会 小芬归案后,并没有如实供述李文等人参与犯罪的情况。无论从“自动投案”还是从“如实供述罪行”上分析,李小芬的行为均不具备自首的构成要件,不能 ...
//www.110.com/panli/panli_183863.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1、实施行为时的环境,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引起的打击行为,是因为日常琐事还是寻机报复,本案中的被告人与被害人无任何矛盾和过节,只是因为割草一事,即生活 人死亡罪更能体现罪行相适应原则,做到罚当其罪。此案经一审法院审理以故意伤害(致死)判处李某十年有期徒刑,检察机关抗诉二审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改判其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64.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大大降低其防卫行为的有效性。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无论是从自身安全的考虑,还是从制止不法侵害的有效性出发,使用车辆拦截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采取的措施。要求 却坚定地认为,蔡某某用车撞击的行为作为防卫手段并不合适,故理应以故意伤害(致死)罪来定处。[24] 五、结果无价值论的问题 如何把握正当防卫与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654.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犯罪加重减轻的身份就不可以从属。关键是要区分身份的性质,即是违法性的身份还是责任的身份(关系到违法性和责任的违法责任身份也是可能存在的,身份的含义和性质 比如教唆了伤害而正犯却实现了伤害致死的结果,如果就正犯所引起的加重结果,能够肯定共犯存在未必性的故意,则可以成立结果加重犯的共犯;反之,如果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故意杀人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则是非法剥夺他人健康的行为。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还是伤害,不能仅凭嫌疑人事后的供述,也 犯罪行为的特殊性,导致了对醉酒犯罪人归责问题上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的冲突,对于伤害致死案适用重刑时更不能忽视这一客观存在。本案并非对被害人有宿怨,经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759.html -
了解详情
人)苏某因琐事与被害人胞兄张某争吵、斗殴,并持刀将被害人刺伤致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且后果严重。被告人苏某第一次被张某叫出门时,虽然 如果被告人不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也就不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因此,本案需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互相斗殴的界限。在互相斗殴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8.html -
了解详情
人)苏某因琐事与被害人胞兄张某争吵、斗殴,并持刀将被害人刺伤致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且后果严重。被告人苏某第一次被张某叫出门时,虽然 如果被告人不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也就不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因此,本案需要解决的还是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互相斗殴的界限。在互相斗殴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