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并加以改造,使之逐渐融合并达到相对协调。然而,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结果之一却是在侦查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在近三十年来开始呈现较大的分裂,1979 以非权威的方式与技术展现。二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侦、诉、审)一体化现象非常突出。尽管形式上的分工与职能区分已经成型,但实际的一体化仍或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17.html -
了解详情
查询、冻结(第158条)。大陆法院既不介入公诉案件的侦查,也不介入提起公诉的活动。澳门的法官在刑事诉讼中的活动范围较大陆为宽,权限也较大。不仅独立 的关系大陆刑事诉讼法第7条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规定,公、检、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障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因而在职权上不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9.html -
了解详情
,而侦查权、审查起诉权和审判权又是专属的,分别由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执行行使,所以,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的证明责任又具有独立性。所以证明责任的分配 造成诉讼混乱和无序状态。若人民法院负担举证责任,则可能会使审判机关的权力的恶性膨胀,违背公检法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的立法精神。第四,这也是追求诉讼效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44.html -
了解详情
将基本原则中的「互相制约」理解或者类化为「互相监督」,认为国家专门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这一原则中已经包含有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内容,即 第一,侦查权力的合理控制。相较法治更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侦查权力显得有些宽泛:除逮捕需要提请检察机关批准以外,拘留等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12.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观,主张国家的绝对刑罚权,如果缺乏一个审前的案件筛选器,在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几乎可以无障碍进入法庭审理的情况下,这种裁判模式不仅容易 [M]/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冯象.法学三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没有体现公、检、法三机关的职权分工。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的证明要求就要达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有罪判决的程度,岂不意味着检、法两 程序正义,重视打击犯罪,轻视保障人权,重视国家公权,忽视公民私权。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我们要做到:一是要慎用强制措施,拘留、逮捕作为临时性羁押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1.html -
了解详情
控辩式增强了法庭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外,在辩护制度上又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了侦查阶段;律师有权在自审查起诉阶段开始调查证据等。这些立法上的 而我国的控辩式庭审方式中却存在着立法歧视、控辩失衡、司法不公等。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不利于平等的实现 1、采纳证据上的不平等 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2.html -
了解详情
,并负责国家赔偿和应当承担的过错的法律责任。 (二)、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纵向构成 首先,侦查阶段的证明责任主体为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其任务是查明 ,根据宪法确定的人民法院的地位和职责,人民法院为了正确行使国家审判权、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有责任积极主动地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移送的法律文书上注明对犯罪嫌疑人另案处理的情况,按照刑事诉讼活动的既有分工,侦查机关有权决定对涉案人员提请批准逮捕或移送起诉。然而,由于 2883人。[1]其中公安机关另案处理案件1361件2869人,同期移送起诉各类刑事案件4495件7776人(见附表一),另案处理案件件数和人数分别占移送起诉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1.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规定了当事人的一些权利和义务。另外,政法委员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制定刑事诉讼抽象性规范文件,如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严格依法办案坚决纠正超期羁押问题的 决定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当检察机关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公安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还可以提请批准逮捕。对此,六机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