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证据资料,才能对证据效力作全面的划分;分清证据效力,才能对证据作全面的审查和判断。由此来看,证据论中八章内容的排列,基本上反映了事物之间 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刘广三.刑事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杜世相.刑事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9.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聘请专家辅助人参与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和判断,是正确采纳鉴定结论的必由之路。〔20〕 很多人把鉴定结论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咎于鉴定人未出庭作证 的当事人更需要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适用鉴定结论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不亚于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而且刑事案件性质更为特殊,对证据的要求更严格,裁判结果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5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以下简称为两个证据规定,分别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两个证据规定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法杂志》2011年第9期。 [32]参见许建丽、王艳萍:《论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完善》,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33]参见牟绿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174.html -
了解详情
将来可能会发现的新的科技证据,必将逐渐进入人类司法证明的弹药库。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刑事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对于传统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06-307.[6]沈德咏.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73.[7]蒋传祥,罗旭红.论犯罪现场遗留人体气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3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适格性与证明力不仅内涵各异,而且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者是确定证据是否具备法律对证据的基本要求,后者是确定适格的 林出版社,1984.5. [10]李莉.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J].中外法学,1999,(4). [11]李和仁,晏向华.证据制度:诉讼法学研究新热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27.html -
了解详情
是有本质区别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对行政证据的审查判断仅仅是其运用证据的形式,并不能够拘束法官的裁断,能否真正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仍属于法官自由 认为判断衔接适用的行政证据的范围不仅应当考虑证据本身的真实性,还要考虑适用该证据对被告人有利还是不利。 [14]高家伟、张玉录;《论现场笔录》,载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351.html -
了解详情
被审查判断的对象,肯定有需要审查判断的道理和原因。这个原因就只能从它的主观性上去找。因为,正是证据的这种主观性,才同它的错误性相同构,才同诸如伪证、 证据的客观性、貌似客观所必然导致的悖论。并不奇怪,国外证据法学者持客观证据说的学者十分罕见,几乎没有。崔敏先生主编的《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向我们昭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6.html -
了解详情
第150条对1979年刑诉法第108条作出了实质性修改,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由实体性审查修改为程序性审查,但并没有从制度上设计出一整套以法院审判为中心的刑 法的精髓所在。改革刑事判决书的制作的重点,是加强判决的说理,在案件事实认定和证据认证方面,充分阐述法官对证据的理性判断和取舍原因,特别是对控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02.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排他性。对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查物证的来源是否合法,其外形属性等特征是否与案件事实有联系,看有无假冒和伪造的情况 或受欺骗威胁,不能如实提供证言。既然是伪证,就不可能天衣无缝,如果认真分析判断,一般都可以看出破绽。另外,由于证人感知案件情况并向司法机关陈述是一个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11.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了建议,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质证制度将最终成为我国刑事审判过程中用以审查、核实证据的基本手段,同时基于质证制度在诉讼程序中 百分比,机械地计算和评价本案的各种证据,并且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由于法定证据制度预先规定了各类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因此,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主要是围绕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