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举证证明行为人在形式上实施了危险行为但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危险性。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采纳辩护方提出的证明无罪的辩护意见。因此,从危险犯的理论 ,《现代法学》2002年第5期。 (32)(33)参见夏勇:《作为情节犯的醉酒驾驶兼议醉驾是否一律构成犯罪之争》,《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9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48.html -
了解详情
实质解释而非形式解释来判定犯罪,即应当将无任何危险性或者危险性极小的醉酒驾驶行为排除在外,这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因此,抽象危险犯所谓的立法规定 杨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091. [13]欧阳本祺.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刑事政策分析[J].法商研究,2011,(5). [14]王皇玉.论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829.html -
了解详情
。 1.功利刑法与民意立法的结合--醉驾入刑的背景因素分析 为应对交通肇事犯罪的多发及其严重的犯罪后果,在民间与官方的共同推动下,醉酒驾驶、飙车追逐竞技等 机动车的行为入罪化,法定刑为拘役。依照我国刑法缓刑适用的规定,所有的未发生交通事故的醉酒驾驶行为均可适用,但从法律实证角度而言,我国法院判处缓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0.html -
了解详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对《刑法修正案(八)》设置的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查处。⑴随后,公安部更是公开透露,在刑法 纳入刑事归责的,危险犯而非实害犯的实质已经告诉我们,醉驾入刑正是因为其客观存在的危险性,因此根本不可能以时间与行程长短作为评判根据。当然,回归到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性。那些情节极为轻微的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不可能均成为危险驾驶从而构成危险驾驶罪,而是需要该类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达到一定标准。只有那些具有 控制依赖物,如设置饮酒年龄限制、促进守法。{34} 2.醉酒驾驶与情境预防。情境预防理论主要针对具体的行为类型制定一系列在一定空间、时间以及行为人选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性。那些情节极为轻微的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不可能均成为危险驾驶从而构成危险驾驶罪,而是需要该类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达到一定标准。只有那些具有 控制依赖物,如设置饮酒年龄限制、促进守法。[34] 2.醉酒驾驶与情境预防。情境预防理论主要针对具体的行为类型制定一系列在一定空间、时间以及行为人选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39.html -
了解详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对《刑法修正案(八)》设置的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查处。[1]随后,公安部更是公开透露,在 纳入刑事归责的,危险犯而非实害犯的实质已经告诉我们,醉驾入刑正是因为其客观存在的危险性,因此根本不可能以时间与行程长短作为评判根据。当然,回归到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7.html -
了解详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对《刑法修正案(八)》设置的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查处。[1]随后,公安部更是公开透露,在 纳入刑事归责的,危险犯而非实害犯的实质已经告诉我们,醉驾入刑正是因为其客观存在的危险性,因此根本不可能以时间与行程长短作为评判根据。当然,回归到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787.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上看,(一)和(二)显然表明的是行为人再犯可能性及其大小的问题,属于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在刑法司法解释将数额型盗窃的起刑标准打折后,现有的数额型盗窃 }面对形形色色的醉驾案件,刑法理论又试图来迁就实践中的做法。如在醉驾标准上,主流观点主张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标准是客观标准,即使个体因饮酒达到醉酒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47.html -
了解详情
修正案(八)规定追究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从结果看,其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相似性,即都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但一方面,二者的危险内容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前者是过失犯罪,后者为故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5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