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指定社会公共政策。美国司法追求对正义的实现,注意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在美国民事诉讼中,起诉时的当事人叫潜在当事人,原告是潜在原告,被告是潜在被告; 燎原、王人博著:《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358页。 [2]王福华著:《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91.html -
了解详情
该法典中,对苏俄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上诉程序中的抗诉权和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抗诉权,都作了完整的规定。其中第282条第二款规定:“检察长,不管他 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以双方当事人为被告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原告(公诉人)起诉,将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html -
了解详情
页。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害人泛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包括公诉案件中的刑事被害人,自诉案件中作为自诉人的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中作为原告人的被害人 上诉权。主要理由:一是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其作为诉讼当事人的必然要求,“凡当事人就应充分参诉,而充分参诉的最主要保障是程序参与者通过上诉或申诉获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8.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时并不一定比刑民分审制度更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如民事诉讼中可以缺席审判,刑事诉讼则不可以,同时,刑民分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 增强被害人实质性权利,赋予其当事人地位,以改变其被动地位,努力在被害人的个人利益、被告人的待遇和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各国对被害人的诉权规定基本采取了三种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9.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时并不一定比刑民分审制度更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如民事诉讼中可以缺席审判,刑事诉讼则不可以,同时,刑民分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 增强被害人实质性权利,赋予其当事人地位,以改变其被动地位,努力在被害人的个人利益、被告人的待遇和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各国对被害人的诉权规定基本采取了三种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8.html -
了解详情
原本民间组织就是为了补充和弥补政府监管、保护失灵而存在的,将公益诉讼的诉权交由准官方的消费者协会来行使,这种补充、弥补的功能也就丧失了。消费者公益诉讼的 是有利的。 (二)公益诉讼中的和解或调解 民事诉讼中的和解和调解都是基于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为前提的。无论是和解还是调解都是司法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1.html -
了解详情
1]破产程序、民事再生程序或公司更生程序(以下统称为倒产程序)开始后,关于债务人公司财产的诉讼由管理人作为原告或被告,以债务人公司为当事人的诉讼程序应 不及于其他股东。[32]但是,日本方面并未完全采纳美方的主张,相对于股东的充分代表性,其更加重视股东能否充分地行使公司的诉权。可见,日本采纳了代位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7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人这一概念。因此,间接利害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如何,同样令人费解。由于《民事诉讼法》意旨不明,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不得而知。学理上,有 登记事项发生纠纷,司法人员在识别当事人的问题上将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当事人资格的生成和诉权的行使,进而影响对其实体权利的保护。在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5.html -
了解详情
一案提起了民事诉讼。检察机关的环境公益诉讼权可分为两种:一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权,由检察机关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提起诉讼 。因此,对原告的诉权必须加以必要的限制,可以通过强制行政主管机关作为原告参加共同必要诉讼的方式来对原告的诉讼权利加以规制,以真正实现环境公共利益保护的立法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399.html -
了解详情
无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当事人丧失了诉权,那么当事人也就不存在了,民事诉讼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民事诉讼必须是当事人的诉权与法院的审判权相结合才能正常 的利益作出裁判。[7]由此可见,诉讼的权利保护要件,是原被告胜败的共同要件。 3.本案判决请求权说 抽象诉权说所谓的诉权,如果仔细推敲,并不是权利;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