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及其主体与干预主体之间的力量均衡。[38]李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的核心是国家与市场的均衡,其理论基础是国家适度干预主义。经济法 经济法本体论部分. [19]转引自王晋.第三部门: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产物兼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政治学研究,2004(3) [20]参见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560.html -
了解详情
年之久的《民法通则》了;如若做出这样的修改,那么民商合一论者就将哑口无言了。 2、商法与经济法。关于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学者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 企业、集体企业、合作社等,对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影响较小或基本没有影响,属典型的商事主体,因此将之划归商法。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商法和经济法关于企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04.html -
了解详情
治理、灾区重建法案和经济法的作用,以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灾区市场生态重生为灾区重建法案的政策目标,论证了灾区重建法案制定基础、实施主体、政策工具和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页。 [10] 参见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载于《经济法学评论》第二卷[2001],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31.html -
了解详情
从事经济活动和领导经济活动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的法,是统一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公民不能成为其主体。此外在经济法的调整方式、目的与原则、经济合同 ,(1). [4] 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42. [5][8] [18][21] 李秀清.试论苏联经济法理论对中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70.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公平至上存在的主体依据是民法适用主体上的广泛性与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 商法年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刍论》。法商研究,1998 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法庭张峥嵘 黄晶晶...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73.html -
了解详情
等多个方面,它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其中,在法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经济法的制度和理论的创新。因为,一方面,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国家对 正当竞争法和其他一些特别监管法律制度(例如证券法)为主要制度体系的传统市场管理法所涉及的主体和调整的社会关系大都是围绕城市成熟商业经济环境而展开,由此决定了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46.html -
了解详情
之处: 第一,在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的主体制度中实际有商事主体规定,比如个体户、企业法人的规定等,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行为规则,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使 商法精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5]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新中国民法学研究综述[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34.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法采用社会整体调节,确认和规范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满足他治的需求,从而为民、商事主体自治的存在与发生作用创造了一般性条件。由此,民法、商法、 的结论。相反,采用交融论有利于形成完备的民法、商法、经济法的知识基础。交融论不仅强调制度的交融、机制的交融,以及三者必要的相互结合。而且,应致力于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20.html -
了解详情
,无过错责任……。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民法和经济法是不是正在趋于同一化呢?关键词:民法典人格趋同论经济法民法目次:引言一、人格:从身份到契约——近代民法 呢?在这里,和强势主体所产生的那个“万有引力”相反的力所表示的便是一个经济法的形象的作用力,它将异化了的人格重新拉回原来的航道。如此看来,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5.html -
了解详情
)等不同主张。可见,将市场规制法(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和典型部分是较为一致的认识,差别似乎是在此之外是否还应将某些部分也划归经济法。 程序制度的积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计划的监督制度必须对相关的原则和规则包括监督的主体、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三)计划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制度实施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