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这些费用,以商业合同的订立为例,诚信原则要求商主体在缔结合同之前向对方或其他缔约方陈述质量、瑕疵情况,要求各方主体自觉履行先契约义务,这样,各方主体 中的信用危机及其商法对策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1年消费者对于虚假广告、假冒商品、计量不足、欺诈骗销等厂商失信行为的投诉就有20多万件。另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699.html -
了解详情
、销售者),提起侵权之诉,从而在合同上的补救之外为消费者提供了侵权法上的补救,此种补救方式并没有考虑合同的相对性问题,更没有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它 损害赔偿自行达成一致协议,应视为双方以协议(合同责任)排除法律规定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之适用,而由于双方的契约行为,原有之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转化为合同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07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的信用更具有不稳定性。在经济法中,有关信用的规定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主体的商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 式信用档案中,记载其登记、变更、注(吊)销、年检情况、企业对外投资及重大经营活动情况、合同的履行情况、企业违法及处罚情况以及其他管理机关掌握的涉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10.html -
了解详情
,是私权的一种,产生于商品交易过程中自愿的契约安排,其客体是某种具体的物品或服务,具有可转让性、可分割性和可依法剥夺性等特点{8}。而从公法的 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0.2%。大约美国社会保障税提高的3/4是通过提高物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1/4是通过降低工人的工资来实现。 [3]原则1,要推进的变革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718.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根本不必也不能如社会法预先确认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那样预先确认需要特殊照顾的诸如公有制主体、贫困者之类的目标团体。即使我国物权法必须依循中国社会所有制的 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14条均设有如此规定。 [31] 陈荣传:《分管契约可否对抗应有部分之受让人》,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436.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的方式提醒相对人注意其欲以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事实。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愈不利,则经营者提醒消费者注意的义务也愈重。了解机会规则要求条款使用,为确保 始无效,保险人必须一些不利负担;而后者由投保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行使,行使的法律效果则要考虑维护保险人的利益。 如果引进冷静观察期制度,《保险法》第18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96.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界的热烈回应。2000年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要以全球契约为框架,改善雇员工作条件,提高环保水平。目前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 条的概括性规定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分散在《宪法》、《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自然资源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31.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弱者而产生的,将消费者的范围局限于自然人是基于对自然人弱者地位的认可。工业化社会孕育了一种考虑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不平等的契约关系的新观念。立法 构成普遍采取效果主义,并不要求双方实际缔结含有意思瑕疵的合同。故,竞争法中的欺诈以陈述对消费者产生某些误导性的引诱或可能为要件,没有必要证明其行为实际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8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缔结合同的内在意思,并且最终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这种相互交换意思表示的过程,法律上称之为要约与承诺的过程。[2] 史尚宽认为契约为由两个交换所 。即当事人有订约的自由、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设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的自由等。通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便成立;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07.html -
了解详情
在缔结合同的自由之中,但也可以与其相分立。例如,在现代社会某些公用事业服务领域不存在竞争,公用事业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以标准合同方式从事交易时,消费者则别无选择 的自由,但他们毕竟享有订立契约的自由。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缔约伙伴的自由和缔结合同的自由还是有区别的。也正是这种区别,使我们看到,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