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一、自认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及特征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①广义上的自认还包括对 的免除举证责任的情形,一般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了六种免除当事人举证的事实,法官即可对事实作出判断,此时无须适用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8.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对法官素质的内在要求 朱江 民事审判方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的配置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的运作方式。法院的审判权是通过法官 向其发问,引导其举证和质证,即行使释明权;法官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可以介入当事人的辩论。职权探知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9.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故在此不再细论,这里仅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研究。(一)起诉人资格及起诉人范围分析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人资格及起诉人 社会环境公益任何公民、社团、检察机关都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是基于传统民法的当事人自治原则及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的考量,在以下两个方面应加以界定:第一,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8.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的状况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证明责任的基本含义是,在民事诉讼中,应当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若诉讼终结时根据全案证据仍不能 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就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所须具备的要件负担证明责任。[5] 基础事实说认为当事人应就本方所主张的权利的事实基础进行举证,它遵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中分解为处分权原则、辩论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等等,得到广泛的承认。(2)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框架严格地说,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事 程序的基础;宪法对审判权功能的定位决定着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以及民事诉讼结构中当事人与法官职能的分配格局;民事审判权独立问题依赖于宪法制度对司法机构在整个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36.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讨债公司”或“保险公司”或“债权银行”,更不是申请执行人的债务人。较早推出“风险论”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景汉朝副院长曾说到,不能“执行难是个 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强化当事人风险责任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 至此先前人们已普遍形成一种观念:法院执行工作必须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4.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本文仅从该类案件的特殊性出发,着重对环境侵害民事诉讼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环境侵害诉讼主体的确定在环境侵害诉讼中,当事人因污染危害而发生的 程度,因果关系便成立或不成立。事实推定说主张在环境诉讼中,因果关系存在与否的举证,无须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只要达到一定可能性程度即可。[8]我国法律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1.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以是司法机关。隐形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谋取诉讼利益,因而其实施者一般只能是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案件当事人,即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第三 真伪不明时主张者应承担不利后果。显然,在规定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同时,又要求法院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其弊端不仅在于打破了当事人的平衡,有损法院作为裁判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2.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取证职权。举证责任负担下,收集提供证据是当事人实现其权利主张的前提。当前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的程序机制极不健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 [6]刘荣军:《程序保障论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221页;蔡彦敏:《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本质上不同于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在追究民事责任的全过程,当事人有处分权,是否提起民事诉讼,变更或放弃诉讼请求,是否要求强制执行都是由受害人决定的, 的请求权必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受害人要主张权利就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具有过错,如不能证明加害人具有过错,则加害人不负侵权责任。但是如果适用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