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 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 ...
//www.110.com/fagui/law_628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范围,故其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应不予准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调取证据的申请,经审查 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www.110.com/panli/panli_2859533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都设置有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都存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等,但二者却并不宜于规定在同一部程序法典之中,[4]此乃理论界的共识 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结合三部诉讼法的修改,对有关完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研究。 [3]参见何家弘、张卫平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1.html -
了解详情
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规定了二审的审查范围 《民事诉讼法》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该条规定对二审的审查 加刑原则及行政诉讼中的不加重处罚原则等同,更不能将各项原则交错使用; (二)上诉不加重原则是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不能在再审程序中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1.html -
了解详情
的第二审可以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并且如果行政诉讼案件的第二审可以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话,也是与法院组织法的基本规定不相符,在立法上是相互矛盾的。笔者认为,这是 同等的权利,没有义务二字。行政诉讼法对此干脆不作任何规定。这是否意味着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不相同呢?当然不是。从法理上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5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再审领域,例如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再审案件领域鼓吹全面的陪审制;3.为什么不实行当事人选择陪审制度 首先谈谈为什么不在其他诉讼程序中鼓吹全面的陪审制。我国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第三款规定: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74.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行政行为的性质是裁决,而行政机构的事实认定程序不当;第二,在非裁决行为中,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新事实。在本案 规过程。 [39] 三、行政事实认定的司法审查 行政诉讼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行政机构的事实认定,因为在美国联邦行政程序中,行政决定的依据是详尽的事实记录,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37.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证据规定》第二条规定:原告或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职工应对其申请符合受理条件负举证责任,经劳动行政部门书面通知补交仍未补交的,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再提出此类证据,应当根据《证据规定》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017.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规定了二审的审查范围 《民事诉讼法》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该条规定对二审 刑”原则及行政诉讼中的“不加重处罚”原则等同,更不能将各项原则交错使用; (二)“上诉不加重”原则是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不能在再审程序中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9.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院就民事当事人双方之间业已发生的民事争端,从法律上加以解决的活动。而行政诉讼中的实体性裁判则意味着,作为相对人的个人因为不服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机构的行政 指控的罪名给被告人定罪,就与司法程序的被动特征和“不告不理原则”直接发生冲突。司法裁判权的被动性不仅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所体现,而且也适用于上诉审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