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争议的问题,法院和仲裁机关的处理也常常有不一致的情况。调解仲裁法不仅规定了申诉时效中止、中断,还将劳动法中引发争议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明确规定为 的压力。如果允许当事人在超出申诉时效之后仍然能获得诉讼时效的保护,则容易使仲裁程序流于形式,违背立法初衷。况且,时效制度是针对当事人的权利本身而设定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80.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而集体争议的当事人只能选择协商、调解、仲裁的方式解决,不能选择诉讼的方式。在新加坡,将劳动争议分为劳资(雇佣、工资、保险等 可以借鉴上述立法例,对我国劳动争议作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劳资争议和工伤赔偿争议的区分,且明确规定利益争议、集体争议和有工会劳资纠纷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0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同时,第79条又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 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综上所述,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1)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491.html -
了解详情
遵守自愿原则。当事人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必须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否则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三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进行调解必须是当事人真正自愿和解 加以处理,势必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甚至使矛盾激化。因此有关劳动争议法规对争议处理规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以免“案无定日”、久拖不决的现象。其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13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关于“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 。龙敏涛上诉还主张,依照《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五条的规定,原审法院应当直接审理本案纠纷。根据该条规定 ...
//www.110.com/panli/panli_83286.html -
了解详情
英,该公司职员。上诉人郑贤玉因与被上诉人佛山市南平鞋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平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4)南民一初字第569-1号民事 时间,不给办理仲裁,而要办理劳动争议调解,因此,上诉人并没有超过仲裁时效。上诉人已提供给法院的证据可以证明被上诉人不按规定支付上诉人加班 ...
//www.110.com/panli/panli_51168.html -
了解详情
和邮电部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六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不需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邮电企业应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职工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三十日内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 ...
//www.110.com/fagui/law_8222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 (五)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 (六)宣传劳动法规和政策,协调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 )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业务; (四)保守国家机密,模范遵守仲裁规则和仲裁纪律。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第十五条 本规则自一 ...
//www.110.com/fagui/law_63027.html -
了解详情
日起满一年的前一日。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 意思太过宽泛,对于具体个案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同工同酬应当以按劳分配为前提,最起码同工同酬应当是按劳分配基础上的同工同酬,多劳多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8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社会保险征缴基数,社会保险费缴纳金额发生的争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住房公积金引起的纠纷,不 用人单位请求人身损害赔偿。 七、关于仲裁裁决的问题 2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第(一)项规定的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6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