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刑法典分则中有不少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规定,例如,关于遗弃罪的规定。“所谓不作为,亦称犯罪的不作为,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 特殊的意义,我们只有把握了不作为犯罪及其因果关系的特殊性,才能进一步深入分析不作为是怎样成为刑法中的原因的。三、不作为犯罪中原因、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分析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些规定表明,各国刑法对于过失危害行为的归罪范围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考察中外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这种限制却往往表现在过失行为所造成 责任事故犯罪的主体在立法中并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通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类犯罪应该属于特殊主体。因为,从法条上看,这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
控制原则劣于其竞争对手。(2)不同于“犯罪行为”, “控制”一词有人们熟悉的非法律意义的用法。因此,对控制的分析,不如要它起“法律艺术专门术语”的作用那种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版,第28—29页。在此,意外事件是危害行为的命题尚可商榷,但其属于刑法中行为的范畴则无疑义。)因此,心素对于界定刑法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制裁,在学生进食之前将下了毒的菜全部倒掉,行为人主动地中止了犯罪行为,有效地控制了危害行为的发展趋势,使危害结果不足以发生,应当认定为危险犯的犯罪 尚在数十里之外,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尚不足以对火车造成现实危害,这时也应有存在犯罪中止的可能,而不能将行为人放置巨石后的行为不加分析地认为已经既遂,否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8.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戊通过诈骗方式骗取乙的钱包,犯罪对象、犯罪客体均同一,但却构成不同的犯罪。有时一种犯罪对象在某一危害行为的侵害下可能同时体现多种社会关系,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断,并真正理解把人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意义。 笔者认为,该观点将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有助于更深入、正确地把握、理解人及其承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html -
了解详情
种体现。利益归属性不应作为公司危害行为的内在特征,具体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犯罪所得的归属去向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是为公司谋利还是为 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04. [5]陈兴良.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角的分析[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5.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205.html -
了解详情
至2003年2月2日已满十四周岁。反之,即便是十四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只能令其对法定的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对十八周岁生日当天犯罪的,应 条重要的原则:一是从宽处罚原则,二是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分析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刑罚。 2.1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我国刑罚体系,共有五种主刑:管制、拘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011.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情节者,能否在必要时跨幅度减轻处罚?对此,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作出分析:一是从法律规定内容看,任一两个减轻处罚情节是否存在同时发生、组合的现实 同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以及一般犯罪主体犯下严重罪行,但同时具有自首和立功两个从宽处罚情节。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危害行为的客观危害性严重,从宽处罚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840.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成为犯罪既遂之条件的。这样一来,客观的超过要素规定在罪刑规范之中就只能成为限制犯罪成立的条件了,只能被理解为对特定危害行为的助势,进而使得某种 对象的具体存在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犯罪对象是否发生了具有刑法意义的变化。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在刑法理沦上,有形式主义解释与实质主义解释之争。前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是比较完备的,罪刑设置也较为合理;但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分析,刑事立法对有组织犯罪构成模式的设置是不合理的,有必要加以调整,将现行刑事立法规定的纵深式犯罪 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武装叛乱、暴乱罪的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做出特别规定;(2)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对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