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措施监督,有专门性、强制性和法定性三个显著特点。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机关工作的环节是介于侦查和审判中间[3]的过渡性环节,是承接整个刑事 对证据合法性提出异议时;法庭应当根据提出异议的阶段,在公诉人宣读公诉书后或者在法庭辩论前进行调查;为调查证据的合法性,可以通过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15.html -
了解详情
纳入和解因素。对于不明显损害公共利益但又无法定从轻情节的公诉案件,只要案情中有和解因素,被害人在与被告人和解后请求从轻处罚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征求公诉人的意见 讨论的主题是所谓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不能不首先对刑事和解予以正名。根据比较权威的界定,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0.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标志。一般认为,公正是刑事诉讼追求的首要价值。不过,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效率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制度。二是扩大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范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且事实清楚、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15.html -
了解详情
时,就有必要由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司法救助了。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应将司法救助的对象范围扩大至受害人为弱势群体的自诉案件(1、虐待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犯罪案件 的内容;虽为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非实体法的权利内容规定,而是诉讼程序中的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方面的规定,针对目前的情况单独立法较为合适。在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9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是因为如果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在同一审级中解决,将导致这两种性质的诉讼在审理程序上的分离,达不到设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诉讼原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在公诉案件中,也可以在侦查、起诉阶段通过侦查、起诉机关提起;(3)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遭受损失的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295.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公权机关可以不予支持。[24]在确认被害人刑事和解中确实存在意志不自由的情况后,公权机关应当按照正式的刑事诉讼程序审查处理,原和解协议自始无效。 而在 ,载《法制日报》2006年7月26日。 [19] 参见宋英辉等:《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20] 葛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29.html -
了解详情
开示义务的双向性,即控辩双方都负有向对方开示证据的义务。 从历史上看,对抗制诉讼程序中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经历了从单向开示到双向开示的发展历程, 交换。基于这一规定,笔者认为证据开示的时间可以定在审查起诉以后至提起公诉之前,地点则可以选在检察院。这一阶段,相关的案件已经侦查终结,控诉方掌握的与所指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7.html -
了解详情
开示义务的双向性,即控辩双方都负有向对方开示证据的义务。 从历史上看,对抗制诉讼程序中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经历了从单向开示到双向开示的发展历程, 换。基于这一规定,笔者认为证据开示的时间可以定在审查起诉以后至提起公诉之前,地点则可以选在检察院。这一阶段,相关的案件已经侦查终结,控诉方掌握的 与所指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48.html -
了解详情
推定任何人无罪,宣告任何人无罪的法律地位;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发现有人涉嫌犯罪,国家司法机关负有收集证据、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义务,由国家司法机关承担 人犯的称谓,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区分开来。第三十三条规定提起公诉前一律称犯罪嫌疑人;在提起公诉后到判决宣告前,称之为被告人;只有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03.html -
了解详情
模棱两可,一方面使自己丧失了可信性,更主要的是法律课以他们的是义务,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实,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应当防范警察,这是由其行使着 作证、隐蔽作证使被害人免受再次被害。 (24) 关于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当事人的制度评析,参见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