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提出抗诉的法定事由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实体性的再审事由,如证据不足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等等,另一类是程序性的再审事由,如审判人员该 监督。通过上述四个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检察官在民事诉讼中的客观义务便能够形成一个规则系统,从而全面地体现出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六、确立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理论新旧交替的现状密切相关的。在立法体例上,我国诉讼法深受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证据制度一般规定在相应的诉讼法之中。因此,证据法规范一直混同于诉讼法规范而没有独立的 规定、第二章司法认知、第三章民事诉讼中的推定以及第十一章综合规则等少量条文外,法典的绝大多数内容均是有关证据资格的规定。而且,英美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8.html -
了解详情
诸多区别。由于这一点并非是本文的讨论范围,故在此不赘述。 参考文献: [①] 本文主要以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所适用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为讨论对象。 [②] Mary Kay Kane, Civil Procedure, 法律出版社2001,第125页。 [③] 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2.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于事实的问题。只能说,在提供证据方面当事人起主要作用,在探索应该适用的法律规则方面法官起主要作用。从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6条与第8条的 应与当事人共同从事实上和法律上两方面对于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进行阐明。这条规则一般称为法官的阐明义务。法院违背这项义务构成将上诉理由。 其二是《联邦德国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6.html -
了解详情
翻译所实际支出的费用;(2)财产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当事人自行收集提供有关证据确实有困难,法院认为确实有必要的异地调查取证和异地调解本案时按国家规定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24] 参见徐昕译:《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中译本导言)。 [25] 见(日)谷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29.html -
了解详情
仅存在于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二面关系说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诉讼法律关系,那么,旨在当事人之间发挥作用的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难以彰显。再次,民事 了提交证据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就将发生证据失权的结果。美国1938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将提交证据的期限设定在审前准备程序结束前。德国则将该期限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7.html -
了解详情
包揽调查收集证据,可以追加当事人,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和诉因,变相调解,依职权启动、中止和终止诉讼程序的运行,纠问式的庭审方式是庭审主导。民事诉讼的社会 ,迈入了市场经济俱乐部,国际间经济的交往要求诉讼活动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共同规则的需求使西方两大法系的民事诉讼模式相互交融,价值倾向的取舍更趋向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39.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最能强化当事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方式。 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要转化为证据之争,因此庭审充实化的关键在于:证据 的做法可以借鉴。在德国民事诉讼中,庭审以法官关于案件事实和争议的简要介绍而开始;此外,如果法官打算使用当事人明显没有考虑到的法律规则,他也应当在这时提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的合法性,更何况常常是迫于无奈不得已才非法取证的。但另一方面,单就收集证据的方法看,又确确实实超出了法律许可的范围,甚至违反了法律中禁止性规定,是 做的必要性,应认为手段与目的是显著失衡的。 (二)适用排除规则时应考虑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能力弱的现实国情 审判方式改革前,我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5.html -
了解详情
,使当事人信服一审判决,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限制不必要的上诉。 四、建立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查许可制度的理论构想 (一)设立申请上诉的条件是建立上诉审查 的举证期间,若审查机构认为法院没有义务为当事人调查取证且当事人没有能力提供证据,应直接驳回其上诉申请。 (三)上诉审查的审判组织形式 法律规定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