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待它。民法与经济法的公平观又反映了人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哪种需要呢? 民法公平强调在对资源、社会合作利益及负担进行分配的时候,所有主体机会均等,都能 与超越[j]。法商研究,1996,(5):66—71。 [3]何文龙。经济法理念简论[j]。法商研究,1998,(3):33。 [4]漆多俊。经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93.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理想,道德化法律条款比比皆是,具体明确地要求市场主体限制或牺牲个人利益,真正体现谋求社会的整体公平。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以现代市场经济为条件,只有当市场经济 ,加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全兴、管斌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M]。 [2]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19.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虽然不够上位和概括,但也显现了社会法适用主体范围条件性即不完全性的特质。因此,社会法也可以说是国家绝对意志与社会群体集中诉求 .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J].法学研究,1994,﹙1﹚. [2]曹治国.公法与私法划分否认说及其评价[J].法治研究,2007,﹙4﹚. [3]李昌麒,甘强.经济法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623.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部门法划分时应当小局限于已有分类。对法律分类的基本观念,大体有三种主张:1.主观论,认为法律划分是人的主观假设,诸如“自然法”、“实在法”的 规制、调控、管理关系。其次是主体不同,民法的主体是具有一般法律人格的自然人、法人。经济法主体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属性的消费者、经营管理者,虽然消费者、经营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317.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失灵论基础上的国家全面干预主义经济思想作用于法律体系的产物。 (二)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复兴与经济法的发展 进入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 ,表现为一方面国家不重视民法,将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划入经济法的范畴,另一方面经济法法律规范中含有大量的行政指令做法,非经济性成分太多,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676.html -
了解详情
类阶层中,除了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外,还有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12]此外,从事商活动的主体繁杂,事业繁多,不可能将其抽象出来普遍立法,赋予特权或予特殊保护。即使 [15] 参见史际春:《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当代法学》1992年第3、4期连载;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61.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上的程序正义与程序效益理念外,还具有体现了经济法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殊性的程序理念。下文将分别阐述经济法的三种特殊程序理念:1、实质平等理念;2、 最基本的内容在于对弱者予以扶助,对强势方予以抑制,平衡市场主体双方的利益,以实现社会正义,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质平等理念就等同于一种扶助弱者理念。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07.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差异,直接带来了分配差距过大和分配失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来解决。 此外,上述分配上的主体结构也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具有不同分配能力的主体 分配问题,努力绕开这一陷阱。 [4]参见张守文:《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兼论经济法理论中的发展观》,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 [5]我国在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7.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分歧。但目前对市场管理关系和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可以说已成为法学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我们认为,弥补市场缺陷,需由政府在尊重市场 公民的合法权利,使法人、公民能积极主动依法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形成活跃的市场主体体系。前面我们曾提到市场法律规则又可分为市场交易法和市场管理法这两个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68.html -
了解详情
,都无法达到市场主体经营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共生共进的最佳平衡点。只有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才能提供最为宏观的制度保障。只有按照经济法的制度设计, 西部开发法》光明日报2001年10月5日 [3]蒋安:西部大开发:平衡协调论的一次伟大尝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1月 [4]西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