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不仅应当实证化,而且应当单独成编,惟其如此才可以在内在逻辑上符合其与物权、债权等均为实证权利的体系安排要求,同时也可以凸显新形势下人格权发展和保障 包括姓名权、肖像权、个人数据等。 最后,至少还应该对于人格、自由等的禁止让与、放弃、限制等作出原则规定。 【作者简介】 龙卫球,男,1968年出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40.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区分原则是否必须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当前有否定物权行为理论的学者认为,承认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原则即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就必然建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抽象性原则)这样一 稍加简化,把物权合意的要求,解释为买受人已因买卖契约而取得受让所有权的请求,从而只需再有出卖人一方为处分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物权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04.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区分原则是否必须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当前有否定物权行为理论的学者认为,承认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原则即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就必然建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抽象性原则)这样一 稍加简化,把物权合意的要求,解释为买受人已因买卖契约而取得受让所有权的请求,从而只需再有出卖人一方为处分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物权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9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立法,特别是可以为酝酿中的物权法进行理论准备。 [关键词]预告登记 物权变动 债权 预告登记(vormerkung)制度,为德国民法学者在中世纪所创立,我国学术界又将其 》第24条规定为保全破产人的土地权利,或破产人所为登记的权利让与、消灭,或权利内容,顺位变更请求权,在登记簿为记入预告登记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8.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登记的权利人按照登记权利的内容行使权利或阻止第三人依登记的公信力而受让不动产物权。 第三节物权公示原则 物权公示原则的意义 所谓物权的公示,是 公示的根据。此项原理被学者称为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 所谓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效力的区分原则(又称物权变动与其基础关系的区分原则、物权变动的原因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9.html -
了解详情
创设物权概念之前,法国学者便已经试图在古罗马人的对物权的基础上区分物权与债权(例如,法国18世纪著名的法学家波帝埃-J.Pothier便指出:对于商业活动中 前提的重要意义,忽略对具体问题的实证分析,忽略对结论的实质性审查,则无法让我们在这种研究中获得真正有益的、新的科学知识。 概念法学是法典化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65.html -
了解详情
派生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和债权性农地使用权,这是第二层次的权利,是农地权利体系的基础。同时,由 使用权的流转,是指宅基地使用权人将其宅基地使用权通过出租、转让和入股等方式让与他人使用的一系列交易行为。据课题组调查了解,一些地区农村住房闲置,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47.html -
了解详情
不难得出结论:一、物权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的财产关系,即对物的所有与支配;而债权反映的是动态的物权,是物的流转。两者共同作用,实现物权的移转 名法律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它们,熟练地掌握它们,灵活地运用它们,这样,才能让有关物权和债的有关法学理论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圣经作用。私人捧着民法典这部圣经,私人生活的权利毕现。民法典有人格权、物权、债权、继承权、亲属权等,在各种权利里面,包含了若干详细的分权利。如债权的 ,而对一些立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物权法定原则、典权、让与担保等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探讨,特别是对立法过程应该结合我国本土化的物权制度也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35.html -
了解详情
从概念、规范到制度构造等各个层次都必须重新梳理经济法、社会保障法以及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12] 内在体系具有原则的导向性,通过列举基本原则可清晰地展现该 渗透日益明显,出现了动产物权的债权化,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导致物权丧失其独立性,这集中体现在习惯法所创造的所有权让与担保方式中。 由于债的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22.html -
了解详情